「本尊」、「空行」、「灌頂」、「修儀軌」的真正意義
第三世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開示
『本尊』,這是最重要的,如果說你的『上師』修得很好,那當然你可能就不需要修『本尊』了。但是『本尊』
主要是清除我們一切的概念。
『空行』,我們說到『空行母』的時候,並不只是講女性的這些好的特質,我們講的是我們的能量和行為。
『灌頂』也很重要,在『灌頂』之中,我們可以說是直接的把我們自己介紹給『空性』,或我們的『自性』。用
的方式是這一切的『灌頂』所依物。用『手印』、『持咒』等這些方式,直接的把我們自己介紹給『空性』。
受『灌』之後,『修儀軌』也是很重要的。 『修儀軌』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我們能夠在每天的二十四小時中,保
持住『淨觀』。若我們認為『修儀軌』只是為了得到一些特殊的『力量』或『神通』的辦法,那是我們以一個非
常有限的方式來看待這個『儀軌』。 『修儀軌』是使我們保持或安住在『淨觀』之中。
『法會』、『會供』、『開光』的真正意義
然後是修的法,修『法會』。再一次我強調,你不應該把這些『法會』當作驅除你暫時性頭疼,或其他問題的一
個方法。 『法會』是一次一次的增加你的『淨觀』。舉例說:像『薈供』。 『薈供』不祗是『我們肚子餓了要吃
東西』。而是說用以供養我們內在的『本尊』。然後『火供』,『火供』是我們用以供養外在的現象,而這些外
在的現象,是我們用以觀想成『本尊』的。這一切都是要使你認知『平等』。
『開光』也是另外一個很重要的。 『密宗』的『咒語』、『手印』、『三摩地』(定),可以把任何一個東西轉
他成另外一個東西。這朵小小的花,在剎那間可以轉他成上樂金剛或時輪金剛的壇城。 『加持』這些米、『加持
』這些花,或者說,對這些米或這些花朵『開光』,讓它們轉化成『本尊的壇城』。是我們另外一個增加『淨觀
』的方法。
『金剛乘』四種事業中的兩種:息與增
密宗所謂的四種事業。 『息災』,用以消除我們的惡業或過失。 『增益』,這並不是為了我們自私的目的去企圖
得到甚麼。如果是為了自私的目的,那我門在『沒有偏頗』的這場戰爭上,又輸了一陣。所以『增益』實際上是
使我們增加在『淨觀』上的財富。利用修法或法會來增加我們的淨觀。
但是這樣子的作,這個『自我』仍然非常作怪,非常乾擾我們的話,這時『密宗』的人就修一些『忿怒』的法,
例如『降伏』的法,『調伏』的法,『捆綁』的法。這一類的。
口訣
問:為甚麼有些『金剛乘』的上師說『口訣』是秘密,不能公開?
答:因為這些『口訣』也許會被別人誤用。也許別人會把它浪費掉,同時一些『口訣』也是非常的危險。因為很
多時候,『金剛乘』的學生把『金剛乘』當作是一種可以放縱他們情緒的許可。當然這也可能是這些上師們對這
些『口訣』不太清楚。所以當你問他的時候,他會說『喔!這是秘密,不能講』。但這也可能是他的慈悲。同時
也可能是他的慈悲與方便。
『上師』的辨別
問:我們應該怎樣去辨別『上師』?
答:你問要怎樣去辨別!這很困難,這幾乎就像問我,你應該怎樣去選擇戀人。這種時候你就必需要靠你的『直
覺』。或你的『業』(行為),在這種情況下,你的『業』是讓邏輯的推理去發生一段時間的作用。不要讓某種
突發的情緒衝動即刻佔有你。因為身為一個人類,我們很容易被這種突發的情緒衝動所驅使。或讓我們感覺到應
該怎麼樣。如果我們立刻讓自己跟所謂的『直覺』跑,那就好像你跟很多不同的人約會一樣,到後來你發現你
一個人也沒抓到。不但沒抓到,可能還有很多妒忌的狀況,很多困惑的情形會發生。
『壇城』與『菩薩戒』
問:請仁波切解釋一下『壇城』的意思。
答:『壇城』的意思就是『中間』,早期的翻譯,有人翻作『中圍』。 『壇城』實際的意思就是『中觀』。或者
我們說是『中道』,也就是不落在那四種偏頗的任何一種。在繪製壇城的時候,雖然也畫了角墮落邊等。但事實
上在『觀想』時,不應該『觀想』它有邊。
問:當生命受到威脅時,如何保持『淨觀』?
答:這個問題是,當你覺得生命受到威脅時,那就代表你已經失去『淨觀』了。
問:甚麼是『菩薩戒』?
答:那就是你發誓使一切眾生得到解脫,這也是最大的『戒』了。
灌 頂 的 程 序
(1) 在入壇之前,須先脫鞋再「淨口」入壇。 「淨口」的目
的在於清洗口之穢物,使口清淨。
(2) 入壇之後,須向壇城行三頂禮;或等仁波切上座之後再
行三頂禮。若灌頂場所太小,無法以跪姿行禮,則以雙手合
掌,置額、喉、心,行三問訊亦可。
(3) 灌頂之前,上師會先講述灌頂的源起、歷史及傳承。
(4) 接著須向上師「獻曼達」,作為請求灌頂的資財。
(5) 灌頂時,上師會逐一講解灌頂內容,並唸誦灌頂儀軌。
此時,須仔細聆聽上師法音,不可交談噪亂。
(6) 上師給予我們的灌頂,一般皆包含有身灌頂、語灌頂、
意灌頂,以及身語意三者一起的灌頂。
(7) 身灌頂:上師迎請「智慧本尊」融入弟子身體。
(8) 語灌頂:跟隨上師唸誦本尊咒語。語灌頂結束 之後,上
師會灑米至弟子頭頂。灑米之義是在使語之加持進入弟子心
續。
(9) 意灌頂:觀想本尊的法器融入自身,並在「空 性」中禪
修;或觀想自身毫無自性,如同鏡中影、水中月,接著,自
身本尊融入種子字,種子字越來越小,如同彩虹般地消失在
空中,然後安住於「不可得的空性」中。
(10) 身、語、意、事業、功德灌頂:此時,須至上師跟前獻
「卡達」,上師會將本尊法像置於弟子頭頂,並向虛空中的
本尊、護法、勇父、空行、財神等囑咐:「在此弟子尚未獲
得菩提之前,應善護此弟子,去除諸障礙。 」當上師唸誦
完:「雜、吽、棒、霍」時,所有本尊、護法、財神等等皆
融入弟子。
(11) 法會結束,向上師行三頂禮並恭請上師離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