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頓珠法王7歲奇遇:見聞般若空性法是將獲大菩提的象徵

 

 

他說:你依靠前世的因緣才得以見到我。不僅見到我有非常大的功德,連我現在住的山洞,如果誰能看見,也必定無疑證悟甚深空性義。佛陀曾教誡阿難說:“即使你把我所講的法都忘失了,般若的只言片語也決不能忘,當以對如來知恩報恩之心,受持般若,切莫失毀。這一點理應銘記在心”。
   
   

 

 

佛陀曾以金剛語斷言,猶如孕婦懷胎足月臨產時,陣痛是即將分娩的徵兆,同樣,有緣者得以聽聞《般若攝頌》等空性法門,此乃迅速證得大菩提的象徵。接觸此經不僅僅對自身有利,即便身邊的旁生聽到,也能依此加持獲得人身。從前,有位比丘諷誦《般若攝頌》時,屋簷下一隻燕子聽到念經的聲音,憑藉此般若法音之威力,它死後投生為人,剛一出生就會朗朗誦《般若攝頌》 。所以,大家一定要盡量與本經結上法緣。結緣的方式有多種,供養、聽聞、繕寫、讀誦、受持等,均會引生不可估量的利益。退一步說,就算你既不能讀誦,也不能聽聞、思維,更不能實地修持,只是將法本拿到手裡,帶在身邊,不久的將來也能速證佛果。本經亦云:“春季好時樹葉落,枝不久生葉花果,誰手中得此般若,不久獲證佛菩提。”
      

 

 

《一世敦珠法王自傳》有個公案:不僅聽聞空性法門,功德不可勝言,甚至修持空性的地方,我們看到後也能解脫。
    

 

敦珠法王在7歲時,有一次到坡擦山的山腳下玩耍,他手裡拿著鎬刨風化石,忽然碰到一塊大磐石,他力氣太小刨不動,就用棍子再三往上撬,結果把它撬開了。大磐石後面是一個大窟窿,五光縈繞,非常好看,裡面坐著一位莊嚴的比丘,身著法衣,肩披袈裟,左手結定印,右手作說法印,雙足半跏趺坐,微笑地看著他說:“你打開我的門幹什麼?我與世隔絕,在這裡修般若法門已經三千年了,你依靠前世的因緣才得以見到我。不僅見到我有非常大的功德,連我現在住的山洞,如果誰能看見,也必定無疑證悟甚深空性義。”他又說了一個偈頌:“我不住法界,萬法即五蘊,五蘊緣起法,一切觀空性。”說完就消失了。過一會兒,敦珠法王的父親和鄰居來喊他,看見那個洞嚇了一跳,驚惶失措地說:“哎喲喲!竟然把山體掀開了,這肯定不是好事。”趕緊手忙腳亂地拿土石把洞口填上了。不管你學顯宗還是學密宗、藏傳還是漢傳,只要是大乘佛教,必會對般若的殊勝性略知一二。佛陀曾教誡阿難道:“即使你把我所講的法都忘失了,般若的只言片語也絕不能忘,當以對如來知恩報恩之心,受持此般若、切莫失毀。這一點理應銘記於心!”
若想真正跨入聖者的行列,非得經過般若空性法門
   

 

 

 

般若波羅蜜多,是一切佛法寶藏中最無上、最甚深的精髓,它是佛陀真正的法身舍利,三世如來無不依之而成就正等菩提。如經云:“過去未來十方佛,道皆般若非餘者。” 經典中常說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諸佛之母,這是說般若智慧是諸佛的老師與覺悟之母,眾生非般若不能成就佛道,佛陀非智慧不能出現世間。

 


記得當年阿底峽尊者在藏地時,有兩位行為如法、戒律清淨的比丘來親近他,剛開始尊者為他們宣說有關律儀與人無我方面的教言,他們也有很大的興趣。但當尊者講解般若波羅蜜多的究竟觀點時,他們卻不敢再聽下去,最後捂著耳朵恐懼地離開了。阿底峽尊者很感嘆地說:光是戒律清淨和行為如法也不能成佛,要想成佛就一定要有摧毀一切實執的空性見解,也即需要智慧波羅蜜多。由此可見,光是在行為上受持、口念佛號、表面做點善事,也不可能斷除相續中的實執種子;因為這必須依靠般若的金剛智慧才能無餘拔除,否則很難擺脫輪迴。而想擁有聞受般若的好機緣,也要依賴宿世植下的福報。若無福報,其他因緣再怎麼樣聚集,也不可能聽聞到這樣殊勝的空性法門。

 


  帝釋天說:我取受舍利好呢?還是取受繕寫《般若經》好?


  

《般若攝頌》雲:“帝釋提問請佛答,設若恒河沙佛剎,盈滿如來之舍利,然我取受此般若。”“帝釋天問:假設以等同恒河沙數的佛剎,密密麻麻盈滿如來的捨利,佛陀的捨利和佛陀的法身是無二無別,對它供養所獲的功德是同等的。帝釋天問:整個世界遍滿舍利,我取受舍利好呢?還是取受繕寫《般若經》好?佛陀回答說:帝釋天,我取受繕寫《般若經》。依靠對般若的修學、熏習,逐漸成為應供處的捨利,也就是說成為佛陀。佛陀在示現圓寂的時候,通過他的加持力而出現舍利,如果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般若,成佛是不可能的,如果沒有成佛,那舍利的來源也是沒有的。

 


    

佛陀的捨利為什麼具有這麼大的功德,因為它也來自於般若。為什麼對佛陀如是恭敬,因為佛陀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利益。但是佛陀的來源是什麼呢?就是般若,大家都知道十方三世如來全部來源於般若,包括世間當中的所有菩薩、阿羅漢以及善知識、相續當中具有一些悲心和空性功德的修行人。

 


讀誦或攜帶此經,即使造了五無間罪也會得以遣除〈般若經》雲:“般若所在之處,十方諸佛常在其中,故欲供養佛,當供養般若。”般若法本如果帶在身上,也會有很多的利益,以前在古代的時候,有一個修行人把經書經常帶在身上,帶在身上後,外面鬼神的危害全部得以遣除。有一次,一個怨恨的敵人向他射箭,射的箭已經中到心口,卻沒有穿進去。有些經書的威力真的是不可思議的, 即使我們不懂般若的法義,但只要能將法本帶在身邊,諸魔外道就不可能傷害我們。
  

 

佛陀在《大乘名言經》中也是說了,如果讀誦或攜帶此經,即使造了五無間罪也會得以遣除…… 唐朝時有一位施主,在一個地方請了一部般若經涵,很高興的帶回家,並且心想:一定要好好在家裡供著。回到家後,看到家裡不干淨,所以一定要打掃乾淨。打掃時心想:我這樣一邊打掃,一邊拿著書,好像對經書不恭敬,可能會把它弄髒了。他讓他的孩子把書拿在手裡,他打掃衛生。孩子在無記的狀態中走了七步,以走七步的功德力死後轉生到三十三天,享受天界的快樂,後來在七世當中沒有墮入惡趣,連續獲得人身。也有這樣來源清淨的公案,所以,我們帶著一個法本走七步應該沒有任何的困難,最關鍵的是,我們一定要對佛語誠信不疑。所以,即使不懂裡面的內容,在臨死之前法本也應經常帶在身邊,如果人在臨命終時,沒有道友守在近前,只要身邊有此法寶,就絕不會墮落。其具體要求則與出家人不離三衣的要求差不多,即不管住在哪裡,都應將法本供在佛堂當中或放在淨處,而須在別處過夜時則應隨身攜帶。我想只要有心,這樣的習慣大家都能逐漸養成。
讀誦受持哪怕一句咒語,免橫死等魔難
   

 

 

佛經中也有記載:以前帝釋天受到魔王波旬的侵害時,就觀想空性,念誦《心經》以度過危難。我們平時隨身攜帶《心經》,或是將其供奉於佛堂,或睡覺時放在枕頭上方,依靠般若空性的力量與加持,所有的惡夢、惡緣等全部可以遣除。 《大般若經》中說:在在處處讀誦、講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獲無量功德勝利,比如時時有千百萬天神保護,避免橫死等。一個伏藏品中說:如果實在不能念《般若攝頌》,只要念誦《心經》最後的咒語,藏文是“達雅塔,嗡嘎得嘎得巴嘎得,巴桑嘎得,波德所哈”,漢文是“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實際上也與念《般若攝頌》的功德基本相同。所以大家都應念《心經》,至少也要念這個咒語。因為沒有與般若結上緣分,對不信佛教或信佛教但未深入其意義的人來講,都很危險,因為根本不能真實修學乃至獲得解脫。

 

 


聽聞般若是獲大菩提的象徵誰的手中得到了此般若波羅蜜多,他過不了多久就會獲證諸佛的菩提。 《般若攝頌》雲:“春季好時樹葉落,枝不久生葉花果,誰手中得此般若,不久獲證佛菩提。”

 


   

 

宋朝有個姓朱的人,他平時很傲慢,也不信佛教。有一次路過寺院的時候,佛印禪師正在講《金剛經》,他在旁邊聽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偈頌。之後他萌生修學之心,但一直沒時間真實修持。後來他做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夢,夢中云游到一個地方,當時他進入一間廚房,裡面有五個人正在喝湯,他也準備去喝。但有個人勸他說:你是聽過佛法的人,不能喝這個湯,聽了這話他就沒有喝。醒來之後,因為這個夢很特殊,他心裡有點不安,於是就到外面去散步。在散步的時候,正好進入夢中顯現的地方,於是他沿著夢裡經過的路向前走。經過一條小街之後,他見到了夢中的房子,於是他便進入那間廚房。這時一隻母狗正好生了六隻小狗,其中一隻已經死了。他一下子醒悟過來,知道若不是聽受《金剛經》這一個偈子,自己肯定已經墮入旁生當中。從此之後,他對《金剛經》(也稱《般若三百頌》)生起極大的信心,有生之年一直修持。到89歲那年,他把所有朋友全部召集起來說:我要離開世間。當時很多人都不相信。後來他說:“八十九年朱公,兩手劈破虛空,腳踏浮雲粉碎,立化菩提樹東。”說完此偈後他便虹化而去,故漢傳佛教中也有虹身成就。可見僅憑聽聞般若的功德,也可免墮惡趣。

 

 


或許有人產生懷疑:“只是帶上法本,就有這麼大的功德嗎?”這是毋庸置疑的。如同身上佩戴寶珠,不知不覺間會遣除病痛等災害一樣,我們只要經常不離這個法本,自然就會攝集善法,免遭任何違緣。經中也說:“怙主行持此般若,何人恭敬而受持,毒刃火水不害彼,魔王魔眷亦無機。”甚至《般若攝頌》所在之處,該地眾生均會得到無窮的利益。 (以上摘自索達吉堪布〈般若攝頌〉講解)
 

 

益西堪布關於學般若法的注意事項:

 

只有理解了法義,才能產生修法的功德

 

學法一定要理解到法義的真正意義,不能模模糊糊地學習。現在不少人懵懵懂懂,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斷除了疑惑,產生了正見。沒有經過紮紮實實地專學專修,說實在,一輩子也不可能學懂一個經、一個論、一個修法儀軌,這樣,修也就只能是以迷信的狀態,在盲修瞎練修,根本沒有理性的、經過真實智慧抉擇後的如理修行,這樣怎麼可能現前修法的功德呢?
般若的加持最強大

 

 


大家想想,萬法當中,力量最強大的是什麼呢?就是般若大智慧。沒有般若的凡夫,不管是聞思修,或者是做利他的事情,肯定處在執著之中,很難擺脫我執、自私、苦惱。而有了般若,就能將一切世間法一刀砍斷,徹底放下。甚至連虛妄計度的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分別心都可以消於法界,而能在無緣大悲、三輪體空的般若境界中,任運成就自利利他的功德。
學法程序:預習-背誦-講考-研討-複習-串習

 

 

因此,要徹底消除八識田上的習氣,就一定要生起般若,因此現在就要紮紮實實地學《淨水如意寶》。很多道友,在花很多時間,認真地進行預習、背誦、講考、研討、複習、串習,這一套的學法程序非常好。畢竟想要通達般若,就需要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程。這樣在短暫的幾年中下了功夫,就已經為生生世世修行正法做了非常有意義的大事。

 

法本要反复研讀

 

 

但是很多人花的時間不夠,尤其沒有反复研讀諸佛菩薩所作的原汁原味的科判、偈頌、註釋。這樣就得不到佛菩薩真正智慧的加持,心裡還是原來的那個分別心的狀態,所以非常可惜。如果真正在這些經論和全知的金剛句的註釋上下功夫的話,得到的加持會是不可思議的。會在心中產生出一種聞思修智慧的力量。

 

 

什麼是看破放下

 

那麼什麼是修學般若中觀的目的?修學中觀,就是要“看破放下”。所謂“看破”就是要看破這些顯現,要通達現而空,要通達顯現是遠離一切戲論的大空性;說“放下”呢,就是對這些一切顯現法不要去執著實有,需要放下追求它的慾望心。學了般若之後,就知道了看破放下的具體方法。

 

學般若要對治的就是三輪執著

 

既然已經遇到了這麼殊勝的佛法,那就一定要要學到心裡去。初學者一直將在學法的自己,所學的法,以及學法這件事當作是真實存在的,即一直在三輪執著中。但是,學習了中觀的空性正見後,知道了凡夫的一切見聞覺知到的顯現,其實都是因分別而起的戲論,都空無自性,大家應該問問自己,是否在內心深處,已完全心服口服地接受了這樣殊勝的道理?

 

 

 

初學者要用自己的話來理解法義

 

學正法如果沒有在心裡獲得一種體會,那就只是在字面上學,頂多得個傳承而已。不能認為重複上師說的話,或者說能重複法本上的字句,就已通達法義了。有些人到現在都對學過的法義一竅不通,就是因為這個毛病而導致的。所以呢,不能僅是用眼看,而要用心去思維、抉擇、串習,並且要用自己的話,來複述出佛菩薩、上師講的法義。能夠這樣做,理解就差不多了。

 

 

要將法義體會出來、落實起來

 

學習法義時,要把法義所詮釋的意思與它的實際含義對應起來。全知麥彭仁波切在《辯中邊論釋·日光鬘》中解釋“相應、串習”時說:“由能詮文不錯亂逐字相應及以文字安立之名是何義的能表於心中串習故,成為有義。”即對一個名詞的了解,要經過相應和串習這兩個步驟。相應是把正確的名詞逐字學到手,不會錯亂,比如學藏語“花”這個詞的時候,要跟著說成“美多”,而不至於說成“多美”,或者其他的詞;串習是把這個詞與實際所表達的意義,在心中進行反复地對應,比如學“美多”,必須要知道這是指花,這需要多對應幾次,也就是多串習幾次後,才能在下次聽到“美多”的時候,直接知道這是在說什麼。
  

 

又比如,學習時遇到“空性”這個詞,能正確地複述出來,而不至於說成“空”、“性空”等其他的詞,這是相應;然後知道空性的實際意義,是指萬法遠離了四邊之後的“狀態”,而不至於把它對應成無自性的“空”,或者只離開了有邊的“單空”等等的歧義,這樣反复地練習,這是串習。
  

 

 

相應這一步驟並不難,但是串習就需要花一定的力氣了。我發現很多人在學新的名相的時候,往往只做到相應,也就是把名相能表達出來了,就結束了,沒有進一步去將這個名相和它實際含義進行對應、串習,這個結果是什麼呢?就是你雖然會說一大串的佛法名詞,但是並不知道它們的含義,或者只是模模糊糊地知道,這樣實際上當你在用這些詞的時候,你並沒有在表達它們真正的意思,而只是在表達你自己的想法,更清楚一點地說,你不是在表達佛法,你是在用佛法名詞的包裝,在表達實際與佛法相違背的你自己的庸俗分別念。

 

應該如何學習與他宗的辯論

 

般若境界很深,大家在學習時會產生很多疑問,想要把這些疑問一一消除,就需要經過縝密的分析,這些分析過程,就是通過與他宗的辯論展開的,因為內道與外道的各宗各派,代表了凡夫心中各種明顯與不明顯的觀點。因此,在學習與他宗的各類辯論的時候,不能只會口頭重複“他宗有事師這麼說,自宗中觀師那麼說”,那樣就已經偏了。你要做的是將這些法義體會出來,落實起來。要知道有事宗的執著,就是你心中的實有執著,中觀師的般若正見,就是你通達無自性空性後的心態。不管是外道還是內道​​有事宗的提問,還是中觀師的回答,大家學習時最後都要落到自己心上。要反觀自己心裡哪些地方有這樣的疑問?哪些地方有和外道或內道實事師一樣的執著?然後再按照法本的引導,斷除執著,轉化成智慧,這才是學般若的根本目的。

 

 

不能混雜自己的觀點

 

學習清淨的佛法,要注意不能混雜進自己的盲目觀點。學法要開動腦筋,充分理解佛菩薩的境界,並以此對照自己的分別念,發現並糾正分別念中種種的錯誤見解和執著。初學者因為對佛法的恭敬心不夠,容易根據自己的一知半解,隨隨便便地下一些結論,這樣就在心裡理解出一套和所學法義無關的意思。這種隨便的作風,根本不是在如理的學法,非常危險。

 

 

討論法義不能天馬行空

 

在討論法義時,要嚴格根據法本,思路要清晰。大家現在學佛法的階段,就像小孩在蹣跚學步,小孩要學的就是怎麼跨腿,怎麼邁步,怎麼保持平衡,而不是怎麼去跑,去飛。如果法本沒有看,講記上說什麼都不知道,然後自己隨隨便便講一套,講得亂七八糟,最後講了什麼都不知道,這樣就浪費了大家的時間。學習佛法首先是因為暇滿難得,因此要抓緊時間學習佛法來好好珍惜。討論時隨便講,這正好違反了暇滿難得的修法。

 

 

學習般若必需要肯吃苦

 

凡是佛法,都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般若法門尤其甚深精妙。在這個時代,人們心中頑固的邪慧、自私自利、慾望心非常明顯,這些都是橫亙在人們與般若涅槃之間的種種巨大的障礙。這時想要在輕輕鬆松、吃吃喝喝中就能越過障礙,就能通達般若,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具有這樣痴心妄想的人,正是上師佛菩薩們所悲憫的人。高僧大德在因地修行的時候,顯現上尚且吃過很多苦,通過艱苦的專學專修才最終獲得證悟,現代的人就更加應該加倍投入精力,進行踏實的聞思修行。

 

學佛不能有吃快餐面的心理

 

學佛還要有長遠心,有些道友以吃快餐面的心態來學佛,認為吃快餐面不必要買菜、炒菜,泡上熱水,幾分鐘就ok了。他們不知道,長期這樣吃的話,會營養不良,甚至把自己的胃都會徹底搞壞。同樣的道理,沒有紮紮實實地深入學習,沒有專學專修經論的甚深要義,一下子要修行,這是想一步登天,成了智者的可笑之處。

 

打坐不是找感覺

 

有些人喜歡馬上就有感覺,馬上修出功德,嫌分析科判、背誦偈頌麻煩,也不想一段一段地研讀祖師的金剛句,不願意在基本功上下功夫,然後說要開始打坐,這樣就只是找一個感覺,在各種感覺上滑來滑去,根本不是佛法的修行。作為一位凡夫,很多人只要與佛法的正見一比較,就能知道心中的謬見、邪見多如牛毛,這些錯誤的見解,還被自己非常固執地堅持著,甚至還有更多沒有被認識到的。這種狀態下,怎麼可能產生出修法的功德呢?沒有聞思過佛菩薩引導的修行次第,能修成什麼法門呢?內道修行中沒有這樣的!

 

學佛要不斷自我檢驗

 

學這麼殊勝的佛法,一定要有變化,要有進步。如果學完一個經一個論後,沒有心得,沒有收穫,信心、慈悲心、聞思修的智慧沒有提升,那學了什麼呢?這就像小孩們在冬天的冰上滑冰一樣,耍耍而已,說白了,就是自己欺騙自己。如果因此還增長了煩惱,減少智慧,那麼學習殊勝的佛法,對你來說,變成了在學修魔法一樣了,那是非常危險了。

 

 

學佛是否進步不需要問瑜伽師

 

至於自己的修行是否已經有進步,不必問瑜伽師。發現自己一個過失,就改正一個,這樣就會有一個進步,發現了十個過失,就改正十個,這樣就有十個進步。真正的修行人,不會羨慕任何世間法,完全是以希求解脫的出離心、利他的菩提心,以及證悟般若而成就殊勝的菩提為目標在學修佛法。如果任何過失都不改變,任何煩惱都沒克服,任何世間的執著都還沒有放下,怎麼會有修行的進步呢?

 

 

學法要專學專修

 

如果聞思修的方法不正確,那麼即使學、修了很多法、念了很多心咒和佛號,也產生不了出世間真正的功德。因此要不斷反思自己聞思修的狀態。觀念需要轉變的就要轉變,學習方法需要調整的要作出調整。一個人不可能同時學好八個大論,還不如暫時放下七個,每次專學專修一個,才有希望成就修行的功德。

 

 

深入學習,一通百通

 

同時學多門法的,會導致最後每個法門都學得似懂非懂。在一定時期裡專學專修的人,則會一通百通。比如說,學好了《淨水如意寶》,就抓住了第二轉般若法門的來龍去脈和核心要義。加上精進地專修,就能通達般若法門。這樣,日常生活中的萬法,都變成了他修行的助緣,萬法在他面前,都呈現出了現而空的般若真正面目。

 

 

對正法沒有恭敬心,會緣正法造惡業

 

如果對法寶沒有皈依心,沒有學過如何皈依法寶,恭敬心與信心不強,那麼在聽聞、學習、修行的時候,發心和行為都會不如法,就會緣佛法造下惡業。只有把這些過失改掉,才會有進步,才能得到清淨佛法的加持力。佛菩薩智慧的力量才在你的相續當中真真正正會生起來,而且會逐漸堅固。在偉大的佛菩薩的引導下,你自己的心裡才有一種真正趨向解脫光明大道的把握和希望,修行就會一步一步提升。

 

把科判貼到天花板上

 

本人對這些偈頌,和全知的金剛句,曾經學過很多遍。當年學的時候,把這些科判抄在紙上,然後貼在天花板上,這樣躺下的時候就能看到。看的時候,把一段一段背熟了的偈頌和解釋,扣到這些科判綱要上。這樣整個前前後後的中心要點就抓住了。然後再去串習的時候呢,心裡非常非常的歡喜。當時從早到晚非常開心地看法本、思維法義、辯論,然後講課,輔導,聽課。把所學的偈頌、科判、註釋幾乎都背下來了,就連開玩笑的時候,也都是在用這些理論。

 

撞現而無自性的牆

 

那時在確立了見解,確信万法的顯現真的絲毫都不可得,絲毫不成立後,無論看到什麼,都想去撞一撞、碰一碰,檢驗一下,自己是不是有空性的智慧,是否可以通徹無礙地穿進去。記得有一次在跟旺欽堪布辯論時,我跟他說,喇嘛經堂後面的這個牆完全是現而空的,是空性,毫無實有存在。而通徹無礙的空性是可以進去的。你看,我就開始要鑽進去了。然後我就往牆跑,然後砰咚,就撞到牆上。那時認為已經有了空性的正見,但是還沒有串習修,所以執著的習氣還是很重的,撞到還是痛。

 

 

沉浸在法樂中

 

那個時候除了聞思修之外,沒有其他的雜事,全學院找不到一個商店,也沒有一個飯店。僧眾們的生活非常的簡單,吃的是糌粑,住的和用的也都非常簡陋,但是大家在上師法王如意寶的帶領下日日夜夜一起聞思修行,沉浸在法樂之中。現在回想起來,心中依然充滿了那種快樂和充實,感覺真是太幸運了!因此心裡太感恩上師了。沒有上師,沒有上師創建了道場,沒有上師帶領我們聞思修的話,根本不會有那種不可思議、法喜充滿的感受。但現在呢,商店多了,飯店多了,事情也多了,很多人就容易產生散亂等的障礙,聞思修的殊勝事業就會受到影響。

 

出家不是為賺錢

 

出家人千里迢迢到喇榮溝,不是為了賺錢,也不是為了吃穿住舒服一點,而是來求解脫法的。但是大家都是從現代的商品社會中出來的人,商品社會裡有一個很深的習氣,就是錢被認為是個好東西,它能帶來名譽和地位,能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因素。有些人雖然已經舍俗出家了,但是心底里還受著這種低級的社會習俗的影響​​,還會經常去想如何賺錢。並且在與道友相處,或者在對僧眾的管理上,也會沿用世間的一套,不是用智慧、慈悲、道心等的功德去感動,而是用強勢去壓服。像這些習慣就完全不符合法王上師道場的“團結和合、清淨戒律、聞思修行”的原則,應該注意進行對治和改進。

 

 

法布施和法供養是出家人的本份

 

本來一個出家僧人,本來不能蓄積財產,收到信眾的供養後,是要再布施或供養出去的。出家人自己一天都沒有打過工,手裡的所有的財產,全部來自於十方信眾。很多虔誠的居士,尤其老人們,自己吃的穿的住的都非常節約,連出門都想不花錢,能走路就走路,把省下來的錢做供養。出家人拿這些錢去作上供下施,只是中間轉了一下手而已。如果因此認為自己福報大,資金多,做了很了不起的上供下施事業,則已經走上彎路了。

 

其實現在錢財方面的上供下施,做的人還不少,但是對殊勝佛法的上供下施,則非常非常少見。對於出家僧人來說,著重需要做的就是以聞思修行和講經說法進行法布施和法供養,這是出家人的本份。出家人只在財產上做上供下施的話,說實在,偉大的佛陀根本不贊同做這些!

 

 

居士面臨的障礙更大

 

那麼在家居士呢,同樣需要進行聞思修行,因為解脫這個任務,並不只是出家僧人才有,在家居士也是一樣要完成的,而且在家居士的障礙更大,任務更重。觀察一下居士每天看到的是什麼?聽到的是什麼?接觸到的又都是什麼樣的人?明顯可以見到居士面臨的煩惱更多、障礙更大,必須要加二到三倍的力量才能夠對治。但是,人生短暫,一下子就過去了。如果一年四季東跑跑,西看看,今天學一下這個法門,明天學一下另一個法門,不靜下心來專學專修,臨終時就只有悔恨了。

 

 

世俗關係不是佛法關係

 

有些人想法很偏,對於沒有要求他精進聞思修的人呢,他認為對他很好。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做的事情就是旅遊一下,朝一下山​​,下個館子,有時再放放生。然後認為這個上師真的太好了、太慈悲了,和自己關係很親近。其實這樣自他都在空耗暇滿人身,浪費財產。這樣度日子,有沒有很大的價值?有沒有很大的意義?

 

 

有些人還沒有真正皈依法寶
現在有些人,對法寶沒有真正皈依。根本沒有學修佛法的意樂,沒有護持佛法的心願,沒有為了弘揚佛法而日日夜夜吃苦下功夫。這樣的話,一切佛菩薩、高僧大德所進行的弘法利生事業在你這裡就落空了,失去了作用。這樣的人,學佛就像在耍遊戲一樣,頂多就在轉生善趣的善法上混日子而已。所以沒有太大的意義。

 

對佛法的聞思修與弘揚應該隨喜,不能障礙

 

大家要引起高度重視的是,千萬不能對學修佛法、講經說法的人作障礙,否則會導致最嚴重的惡業。凡是真正講經說法,提倡聞思修的人,不管是什麼身份,不管來自哪個道場,都沒有任何不好之處。他們是導師釋迦佛所讚歎的合格的佛弟子。對他們的聞思修行與弘法利生事業只能提供順緣,不能製造哪怕一丁點的障礙。

 

佛法的命根是聞思修行

 

大家想想,佛弟子利益眾生最主要的方法是什麼?那就是聞思修行和弘揚佛法。即使不可思議的導師釋迦佛,親自到你面前進行加持,還是通過給你講法,讓你一步一步學修佛法,除此再沒有更好的方法。
沒有聞思修佛法,佛教就失去了生命力,只能叫影像佛法,沒有實質。有的人只會做一些表面、相似的佛法,內心裡一竅不通。有的則像研究世間知識一樣在研究佛法,這些都絲毫得不到修行佛法的加持。世間上的傳統文化尚且需弘揚和交流,對於佛菩薩傳授的最為殊勝的出世間的經論,就更應該加倍進行弘揚和學修了。

 

對法寶的重要性有了這樣清晰、深刻的認識,就會真正重視法寶,就會認識到法王上師說的佛法的命根就是聞思修行的深刻含義。

 

 

有了般若基礎後,就有希望修行金剛密法竅訣

 

現在有般若法門基礎的年輕人,包括居士,將來都非常有希望去講經說法、護持佛法。而且隨著大家根基的進一步提高,將來就有希望對大家傳授法王上師的金剛密法。大家修行這樣的殊勝竅訣後,智慧等又將會有很大的提高。我現在每天在修上師瑜伽的同時,一直在以歡喜心翻譯法王上師的著作,並每天發願迴向將來和大家進行交流、學習,共同修行成就自他二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rsight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