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薩迦法王:金剛乘的殊勝和大灌頂的意義(學密的人一定要看!)


金剛乘的殊勝:
當有佛值世時,稱為明劫,而無佛值世則稱為暗劫,而我們現今將有千佛值世故稱為賢劫。雖然共計千佛,現在的釋迦牟尼佛是第四位佛,有始初佛、第二佛、第三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佛。雖然共計有千佛,但只有釋迦牟尼佛傳授金剛乘的教法給予一般大眾,並無其他諸佛傳授金剛乘的教法。據說在許多劫前,千佛皆聚集一堂,祂們一齊祈請和發願,之後他們皆出生為宇宙之王的一千位王子。他們的精神導師是一位婆羅門,婆羅門將他們的名字分別寫在紙條上並與珍寶等放在一個​​寶瓶內,然後再一一從寶瓶中取出,以此授記祂們各自何時得以成等正覺,何人將第一位成佛、第二位成佛等等。沒有其他王子願意在減劫中成佛,因為那時的眾生染污極重,極難調伏,所以並無任何王子發願在減劫中成佛,他們都希望在黃金時間中成佛。

我們現在的釋迦牟尼佛有著特別的慈悲,他有一個特別的法輪和與眾不同的願力,當他所有的兄弟都不希望在減劫中成佛時,只有他希望在減劫中成佛,他非常堅定、勇敢而慈悲地祈請。雖然在減劫中眾生的染污業重,他祈請世人的染污可以被利用,雖然那是障礙,但卻可以轉為修道上的助緣。自從他如此勇敢的決定後,他是唯一傳授金剛乘的法門。

這是因為一個人去到一個最貧窮的國度,他身上應該帶著最多的財富。因此,唯有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一般人才能領受到金剛乘的法教。

然而,在其他教授中提及,例如文殊真實名經,所有過去的佛傳授金剛乘教法,而且所有未來的佛也將教授金剛乘教法,現在佛也同樣教導金剛乘教法。所以這與一般大多數的密續教法所說,並無他佛傳授金剛乘教法有異。當薩迦五祖八思巴被提及這個問題時,他的答案是,這其中並無矛盾。因為所有的佛皆把金剛乘的教法傳授給上根的弟子,並沒有把這些教法傳授給一般人。所以真實名經的觀點是指上根者。因此事實上,我們現在十分難得可以聽聞金剛乘的教授並能依之實修。

三種灌頂和大灌頂的重要意義
欲入金剛乘​​的修道絕對必須接受灌頂。如果不是經由真正具格上師領受灌頂,即使一個人知道如何觀修和持咒也無法獲得任何成就,反而還得面臨非常嚴重的果報。所以灌頂是非常必要的。在實際解釋之前,我先說明三種灌頂,“旺千”是大的灌頂;“今拉”是加持灌頂;然後是“解囊” 是隨許的灌頂,所需時間較短。

“旺千”或稱為大灌頂,一般約需二天的時間,是最重要的灌頂,因為經由大灌頂而成熟弟子的心續。成熟的意思,例如一個水果成熟了,那麼就可以吃這個水果。假如水果未熟,那就不能拿來吃。同樣的,假如一個人想要修持金剛乘道,應該要先令他成熟,淨化他的身語意,故需要接受灌頂,而且不能只是個短短的灌頂,必須要二天的時間;大多數是二天,但有些並非二天,當然這些並不太尋常。如果是個大灌頂,這表示第一天是前行,主要是預備的儀式如投擲齒木用來顯示此人​​將可得到何種成就或果位,並且也經由金剛繩來保護此人,藉由觀察當晚所得之夢兆,預知此人當得何種成就。所以這是一種測驗,經由這些測驗,假如你得到吉祥的夢兆,表示第二天堪受灌頂。正行灌頂,一般分為二個部份:第一部份是“進入壇城”,藉由投擲花朵來觀察此人與金剛乘道中五部佛之那一部本尊有緣等等,之後是接受正行灌頂。

有緣領受一個大灌頂是極為重要的,比如喜金剛灌頂,分為因灌頂與道灌頂。因灌頂很重要,經由其灌頂引導你進入金剛乘道,得以起修觀想、持咒和禪修,否則不允許做這些修持。因此接受一個大灌頂是很重要的,而且這個需要做許多的前行準備工作。就像一個人要在荒野中開墾,首先須做許多準備工作:需要犁田、挖土、除草和耕地等等⋯為了開墾一塊地成為良田,用來種植穀物,需要先做完善的準備工作。接受灌頂,就像把荒野開墾成良田一樣。

接下來,解釋“今拉”加持灌頂,例如金剛瑜珈母的加持灌頂。未經領受一個大灌頂就絕對不能參加加持灌頂。因為加持灌頂表示一個人的心續已經成熟,堪入金剛乘道了。加持灌頂就是加強與幫助開啟他的俱生智,就像協助種子早日成熟。如果你領受一個加持灌頂,必然表示已曾經領受過一個大灌頂才行。加持灌頂是加強你已有的東西,對於一個從未接受過大灌頂的人就不應該引薦他領受加持灌頂。就像改善現有的農田,無須花太多工夫,只要做一些改進就可以使這塊地更臻良善;已經領受過大灌頂的人,可以在大灌頂之後領受加持灌頂,藉​​此改進已有的,如同將種子播植於肥沃之地,種子將更快成長。為了要長得快,你需要接受加持灌頂。所以“今拉”是絕對必要的。

之後就可以參加“解囊”,意思是隨許。一般而言,“解囊”是較短的灌頂。

四部密續的分類:
金剛乘密續,一般來說分為四部瑜珈。在此我要強調,金剛乘教法較繁多,所以不同的成就者依據不同密續傳承而有不同分類,例如:六部瑜珈、四部瑜珈或三部等等。在我們的傳承中是分為四部瑜珈,主要是事部、行部、瑜珈密部,和無上瑜珈密部。

事部瑜珈是非常基礎的一種瑜珈。事是指事業、行動、身體舉止。所以這是非常基本的修持,是針對初階的人,不能專注於內在禪修的人。主要的修行方式是注重於外在的形式,例如:“紐涅”八關齋戒觀音法門,這是屬於事部。

行部瑜珈,是為中根者,外在的形式與內在禪修並重,是針對中等根器之人。繼之,瑜珈密部,是針對較上根之人的修行方法,是著重在內在禪修。

無上瑜珈密部,是為了根器非常敏銳的人。修行重點是指針對所有好與壞等的一切狀況,皆可以導入並轉為道用。無上瑜珈密部是最高層的禪修方式,“無上”的意思是無有其上,是故這是最頂尖的了。

以上這四部瑜珈各有其不同修持方式,不同本尊和不同的灌頂,故有其各自不同形式,例如:事部為一種非常基礎的瑜珈,針對初階者。所以嚴格來說,事部中並無自生本尊,與經乘非常相似。在經乘中說眾生皆具如來本性,但未成佛。為了要成佛,我們需要積聚很多功德和智慧等等,爾後方能得到證悟。在事部瑜珈,佛與眾生是非常不同的,故而在事部中並無自生本尊,不能觀想自己為佛或本尊。在事部的修持中,自己是維持一介凡夫身,而本尊降臨在己前面,對其恭敬、讚頌後持咒,是取悅本尊,令本尊歡喜,然後向彼祈求賜己成就。這種方式如同本尊是你的老闆、統治者、國王或王后,為了達成願望,你必須令統治者歡喜,然後才能達成願望,獲得成就。

在行部中,你迎請本尊到前方。本尊有二種,即三昧耶尊和智慧尊。三昧耶尊是本尊的外相,而智慧尊是其智慧相。換言之,即外在身相和內在精神。所以行者為本尊的外相,但非智慧相。而智慧本尊是在己之前方;自己雖為本尊身形,但好像是身上戴著本尊面具一般,而真正本尊是站在自己的前方。這樣的情況並不是一個統治者與一個百姓,而像是處於相等的層次了。所以我們就好像是由一個朋友那邊獲得成就,你自己和你的朋友是在一個平等的基礎上。

瑜珈部又再高深一些,把你自己觀成本尊身形,同時召請智慧本尊融入自己。然而這樣的融合併不完全合一,你必須將之捆綁在一起,如同二塊木板需要用釘子使他們二者合起來,所以在此有不同手印。在修持儀軌時以不同手印使三昧耶尊和智慧尊合而為一,儀軌最後圓滿時,再將它們分開來,把智慧尊送返其淨土,自己仍維持本尊身相,這就是瑜珈部。

無上瑜珈部中,觀自己為本尊相,然後迎請智慧本尊,融入自己,就如同水融入水一般。故而,本尊身形的三昧耶尊和智慧尊融合在一起,而且完全不可分離,自己即是本尊。

所以說,四部瑜珈個別的儀軌和修持方式非常不同,灌頂也是各不相同,所有四部都各有其灌頂和隨許。一般來說,接受灌頂是非常重要且必須的。最好是一個人可以接受不同部的不同本尊灌頂。就譬如一個人要接受事部的隨許,那麼他應該先接受事部的灌頂,例如:三怙主灌頂;其它行部與瑜珈部等也是這樣的情形,無上瑜珈部亦然。但是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形,例如:簡單的隨許或“利得”,意思與某種“傳咒”相似,一般是行部的本尊。 “利”的意思是咒語或明咒,“得”則是給予的意思。這是非常簡單的隨許,而他們絕對不需要先領受大灌頂。

吉祥薩迦派的宗規:
所以根據我們的傳承,必須先領受一個大灌頂,以便參加其他的灌頂。如果想參加其他灌頂,而未先領受大灌頂就不正確了。然而,不同的上師有不同的解釋,而且不同的傳承也有不同的傳授方法,所以這並非一成不變的。我可以確定的是加持灌頂必須先接受大灌頂。而下部瑜珈中主要是指行部的有些“利得”或簡單的“解囊”(隨許灌頂)就不需要先領受大灌頂。然而,如前所說,不同的傳承有不同的解釋。就如大家所知,藏密共分為四個主要傳承,例如格魯派也主張為瞭如法接受“解囊”,必須先接受大灌頂,但是他們公開給予每個人“解囊”,其解釋是說,已領受過大灌頂之人,應該觀想自身為本尊相,因為已在領受大灌頂時獲得允許作如此觀想;而那些尚未接受過大灌頂之人,是不允許做自生本尊觀想的,應該觀想本尊在自己頭頂之上如同給予加持。所以這是一種把“解囊”傳授予每個人的方式。

其他傳承如寧瑪派和噶舉派比較方便。根據他們的觀點,有些“解囊​​”較繁瑣,甚至可以取代大灌頂,所以可以傳給所有人。在我們傳承中,有些簡單的“利得”或簡單的“解囊”是絕對不需要先接受過大灌頂的。然而,就如我已經說明過的“今拉”,尤其是像無上瑜珈部等較高階的“解囊”共有四部灌頂,就確實需要先領受大灌頂了。因為簡單的“解囊”,像是短短的灌頂是不能取代一個大灌頂。大灌頂是為了令你的心續成熟,這不是一個小小的“解囊”可以取代的。

所以這就是我要解釋的,例如我們在此所做的觀音大手印,慈悲和大手印合一的觀音菩薩修法是個高階的法門。要修持這法門之前,絕對需要先受過高階大灌頂,之後才可以接受這個隨許灌頂,繼之而實修。在許多教授中提及,一個人不論學佛與否,當然均在個人的意願,沒有人可以強迫你來學佛的。然而,如果你是個學佛的人,那你就得到好處了。如果你不要修它,再也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承擔這個果報。如果一個人要修持佛法,最好是依循適當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小乘、大乘或是金剛乘。不管個人所遵循的是哪一個傳承,就應該依其規則與傳統去修持。一個小乘的追隨者就應該遵照小乘的方式;一個大乘的行者,就應該一開始就將慈悲與方便的修持合一。一個金剛乘的修道人,就必須依據金剛乘道,首先應該要領受一個大灌頂,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它可以令我們的心續成熟,具格起修金剛乘道,“身”具格觀想本尊的形相,“語”具格持誦咒語;“意”具格禪修自性俱生智慧如此一來,他就具格在修道上前進了。如果一個人領受了無上瑜珈的大灌頂,例如:喜金剛,那麼他的心續已成熟了,就絕對可以領受下部瑜珈灌頂了。所以一般而言,對所有密乘的行者來說,領受一個主要大灌頂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對那些已在修持或想要接受高階“解囊”的人,就絕對必須接受大灌頂假如你接受了大灌頂,就比較安全,是較為恰當的修道。再說,我們可以隨之領受許多較基礎的密續本尊的“解囊”和“利得”,因為那些過程並沒有完整的觀想。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薩迦法王
    全站熱搜

    farsight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