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索達吉堪布:慈禧太后的夜明珠,今天在哪兒?

 

 
莫泊桑在小說《項鍊》裡,描寫了一個女人和她的鑽石項鍊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


這個女人家境不富裕,但人長得漂亮,所以她常常覺得委屈,很想在公眾面前展示自己。為了在一次舞會上掩飾寒酸、炫耀一番,她向一個女朋友借了一串鑽石項鍊。結果她成功了。但不幸的是,回來的路上項鍊丟了,怎麼也找不到。不得已,她和丈夫四處借錢,買了一串一樣的,還上了。


項鍊是還上了。但為了還債,她們開始省吃儉用、打苦工,過起苦日子。隨著時間一年年過去,她失去了美貌,​​人也變老了。十年後,債還清了。


有一天,很巧地,她碰到了她的那位朋友,帶著孩子,還是又年輕又漂亮。她想,反正債也還了,不妨提提那事,於是上前打招呼。但對方根本沒有認出她。


她一說出自己是誰,那個女人便驚呆了,因為她和以前完全是兩個人,實在認不出來。於是她說起當時藉項鍊、丟項鍊,然後藉錢買了一串同樣的還上,之後打苦工到現在的所有經歷。正當她頗感輕鬆、略顯得意的時候,朋友很傷心地告訴她,那串項鍊是假的,不值幾個錢。


當初讀了這則小說,我很有收穫,知道虛榮的可怕,為了一時的榮耀,那個女人付出了青春和美貌。這個故事或許有些偶然,但現實中也有賣腎買手機的例子,而更為普遍、更難以覺察的是,為了表明自己生活有檔次,人們一生在車子、房子上攀比,並因此放棄了真正的生命意義。


這些都是為了什麼?虛榮。虛榮讓人活得又苦又累。


就一個人的基本需要來看,就算生活在城市裡,有飯吃、有床睡、有衣穿也就可以了,一件衣服一二十年穿不壞。但問題是,人們不是在愁簡單的吃、穿、住,而是要追求高消費、高檔飾品,例如鑽石之類的。據說自從瑪麗蓮•夢露唱了那首《鑽石是女人的好朋友》之後,全世界刮起了一股鑽石風,女士們都以佩戴鑽石為榮。


我知道鑽石有祛病的作用,但是,人們熱愛鑽石,可能不是這個目的,多少有些虛榮吧。


慈禧的夜明珠


讓我們感到虛榮的東西很多,鑽石、車、豪宅,甚至是傳世之寶,可是要知道,這種可以傳世的財富一直在變換主人,就像河流穿過一座又一座城市,沒有人能真正擁有它。


而且,人是會死的,你再執著的東西,即便像慈禧太后一樣擁有那麼多珍寶,一旦入了土,哪一樣用得上呢?


慈禧太后不是女皇,但她在三代皇帝的統治中握有重權,相當於女皇。她生活奢侈,一頓飯要擺一百多樣菜,而死後的陪葬品,也價值一億兩白銀。她嘴裡含了一顆夜明珠,據說可以讓屍體不腐爛,按1908年的價值算,這顆珠子值一千多萬兩白銀,折合現在的數目是八億多人民幣。


1928年,慈禧死後第20年,軍閥孫殿英帶領軍隊花七天七夜時間盜了她的墓,棺木一打開,屍身完好無損,有如生前一般。這就是夜明珠的作用。但他們不管這些,把她的嘴撬開,取出寶珠,連同其他珍寶一起偷走了。


有歷史學家分析,這顆夜明珠原本是印度莫臥兒王朝的寶物,史稱“莫臥兒大帝金剛石”,後來被阿富汗國王搶去,朝貢給乾隆皇帝,之後便流傳下來,到了慈禧手裡


這顆夜明珠分開時是透明無光的兩塊,合攏時是一個圓珠,它射出的光,在夜晚可以清晰照見百步之內人的頭髮。


孫殿英把夜明珠獻給了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宋美齡把它鑲到了鞋子上,可能是為顯示自己的尊貴,慈禧太后含在嘴裡的東西,她卻拿來裝飾鞋子。在一次舞會上,她讓燈都熄了,所有人都看到了夜明珠的光,明亮異常。然而奇怪的是,自從她把夜明珠鑲到鞋子上,蔣介石處處戰敗,諸事不順,於是宋美齡認為,是那顆珠子的問題,它不吉祥。


不過,我的分析是,凡事都有緣起,對夜明珠或三寶這類珍貴的、尊貴的事物或對境,不應該故意輕視或踐踏,否則對自己不好。你不信佛沒關係,但對佛像、經書、咒語等神聖和純潔之物,要懂得尊重,不要動不動就毀佛像、拆佛堂,這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不吉祥。所以,她的做法可能有些過分了。據說去台灣時,她沒有帶上它,留在南京了。


慈禧太后入殮時還蓋著一條陀羅尼被,前幾天的一則新聞說,當時孫殿英沒有偷這個,可能覺得不值錢,但後來發現,上面所有咒語都是金線織成的,當然也是價值不菲。


那顆夜明珠今天在哪兒,還在不在?我不清楚。但有一點我是清楚的:富貴的本質不是別的,就是無常。


富貴雖樂,一切無常


不管在任何時代,慈禧時代、宋美齡時代或是今天的時代,人們對富貴的執著是一樣的,但當你了解了它的無常性,就不會那麼執著了。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說:“富貴雖樂,一切無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輕躁不定。”財富雖然可以給人帶來快樂,但這是暫時的、無常的,終將被他人享用;而且,錢財總是讓人心思散亂、心神不寧。


今天在座的有很多是兩岸商會中的有錢人,所以我想提醒大家:在你死之前,最好對財富的分配有個準備。


人甚麼時候死很難說。有法師說:“我們暫時不會死。”這是不了義的。禪宗裡是有“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的境界,一切都是鳥語花香,開開心心、快快樂樂,但在了悟這種境界之前,誰能那麼灑脫?我們要真切地面對死亡。然而,當你死的那一天,再一條條去安排,可能就來不及了。


前段時間李開復在微博上說:“世事無常,生命有限。原來,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喬布斯也說:“記住,你即將死去。”他確實把每天都當最後一天對待。可能絕症就有這種作用:你知道活不久了,你醒了,於是理性地看待生命。


其實理性不一定要在這時候才開始,越早越好。


我們不是鋼鐵製成的,我們身體裡有的只是血、肉、骨頭,哪一樣都不堅固。到時能不能燒出舍利?很難吧,要修行。但這個無所謂,最重要的,就是你活著時有沒有找好接班人?有沒有發現更有意義的事情?說這些也沒什麼不吉祥的,因為我們一定會離開,而且,說不定非常突然。


我覺得馬雲做得很好,他提前把有些位置讓了。我不知道他是考慮到哪一種無常才這麼做的,但這對企業的長期運作的確有好處。人甚麼時候死是不好說的,很多大企業的總裁就是年富力強時離開的,突然離開了,均瑤集團總裁死的時候只有38歲,留下了39億。當時人們都覺得突然,但佛教認為這很正常,因為一切法的存在離不開因緣:


因緣聚合了,生;因緣離散了,滅。


這就是無常,客觀事實,任何人都無法顛覆。對於這種事實,我想,我們認識它不難,但要正視它,很難。


我們只是生命的過客


現在大家每日為錢奔波,有多少都不知滿足,甚至到了要錢還是要命的關口上,有些人還是放不下錢。


今年一月份,上海一個農產品中心發生火災,有個店主不聽消防人員勸阻,非要衝進去搶出他的錢,“我五六百萬在裡面,我一定要去拿!”結果,當他抱著錢出來時,人死了。


這種悲劇處處在發生,所以我希望,人人都能早一點接觸佛法,並透過佛法學會取捨,避免無謂的痛苦。


佛法是最實用的真理,從這個角度講,那些被普遍認可、對生存有益的知識,也是佛法;同樣,佛教的十善——不殺、不偷、不邪淫,不說妄語、粗語、綺語、離間語,不生嗔心、貪心、邪見,也是人類基本的道德底線,是在任何國家、社會或文化背景下生存的人,都需要的價值理念。


既然是大家需要的,我們就應該盡力弘揚。不論你是什麼身份,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都應該去弘揚。


出家人也是人,和大家一樣生活在這個社會裡,來城市也正常,但有意思的是,也有人不理解。前天我們到機場時,有個小女孩好奇地看著我們,“出家人怎麼也坐飛機啊?”她媽媽說:“出家人為什麼不能坐飛機啊?”


好像出家人是怪物,不應該出現在這些場合裡,一出現,比妖魔鬼怪來了還讓人驚訝。這是社會教育的問題。


其實我們出家人講佛法,最大的受眾還是在家人。


出家人在佛教理論上花的精力多,研究的時間長,從我們自身的受用以及傳播的經驗來看,現在和以往不同,是特​​別需要信仰的時代。


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學習佛法,這種機緣很難得,能保持多久很難說;而我們的生命也有限,誠如如藏傳佛教的修心竅訣《當日教言》中所說:我們不是以主人的身份生存於世,我們只是生命的過客。


請大家記住:我們是客,不是主,百年之內都會離開的,不可能永遠住下去。我今天最想強調的就是這個道理:無常。


然而遺憾的是,現在大多數人還沒有這個理念,他們只知道為現世的利益忙碌,不知道為後世做些準備。

其實應該早做準備,因為死亡和後世隨時會到來。


光有信仰是不行的


今天來的多數都有信仰,但是,光有信仰是不行的,信佛就要學習佛陀的教法,學顯宗可以,學密宗也可以,學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南傳佛教都可以,但是你一定要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rsight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