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論佛陀在何時,何處教導佛法,他的聽眾總是由各種各樣的人所組成。由於個別根器、喜好與個性不同,導致他們聽聞佛陀教法時的領悟也各有不同。因此,雖然佛陀本人未曾創設目前存在於佛法中的各種學派與傳承,但隨著時間的演變,教法就發展出了許多不同的「乘」(vehicle)。於是,過去的學者們為了簡化,就開始將這些「乘」分門​​別類,而其中一種分法,即是將佛陀的教法分為「因乘」與「果乘」兩種。
 
因乘

我們理解佛陀教法的程度有多少,完全依賴自己的態度與能力;而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所謂修持的「果」這個概念是難以理解的。因此,為了鼓勵我們,以及鼓勵所有對心靈修持結果只能吸收模糊的智識印象者,佛陀教導了以「因」為取向的法道。這種以「因」為取向的法道包含聲聞乘、緣覺乘(梵Pratyekabudhayana)與菩薩乘,這些法道診斷我們的症狀,並建議我們應該採取的適當療法。

根據聲聞乘與緣覺乘的教法,「苦諦」指出這世俗、輪回的世界是不淨的,因此,從邏輯上而言,心靈追尋者應當要嘗試脫離它。除此之外,菩薩乘教導我們,輪回在相對(世俗)的層次上是不圓滿的,但也同時指出,在究竟(勝義)的層次上它的本質是空性。因此,與其盡全力來逃避輪回,菩薩應專注於願菩提心等的修持,並且掌握住每一個能幫助有情眾生的機會,即使必須跳入輪回的深淵也義無反顧,就如天鵝潛入蓮池深處的泥淖中一般。
 

果乘
 

另外,有些人能接受不可思議的想法,也能相信無法想像的實相。他們勇敢、膽大,而且對自己跳出框架的思想與行為一點也不難為情。對他們而言,果乘比較適當,因為它包括類似早餐過後清洗碗盤的這種「以果為取向」的行持。如我們先前談過的,當你每天清洗碗盤時,不論沾黏在上面的殘餘麥片是多麼地又幹又硬,但在吃早餐之前碗盤是潔凈的這個事實,一定代表在吃過早餐之後,它有可能會再度潔凈。所以你相信那髒汙是暫時的,而且當它再被清洗之後,一個本自潔凈的碗盤就會顯現出來。因此,清洗碗盤被形容為一個以「果」為取向的行為。

那麼,「相信無法想像的實相」又是什麼意思呢?在《赫魯卡重要續》(Heruka Galpo Tantra)中,對此做了非常精要的結論:因乘的說法,是針對有情眾生具有成佛的「潛能」,而在果特乘中,眾生已經「是」佛了。然而,假設有人堅決說不只你是佛,而且其他任何一個有情眾生都是佛,你會相信他嗎?如果你認為自己會相信,那麼你該知道,你的看法若不是太天真且傾向新時代派,充其量只是確信對方有極度的清凈顯相(pure perception)而已。然而,以後者來做為你「相信」的理由,是有點薄弱的。事實上,要對「我們都是佛」培養出真正的理解,唯一的方法即是追隨金剛乘法道。
 

「道」即是目標
 

在理論上,從一開始,果乘的修行者就會運用(或至少想像自己在運用)「因」與「果」合而為一的方法。在此,「想像」是指雖然你似乎在從事證悟的「因」,但是你已經看見其「果」——證悟本身。以煮蛋為例,一顆尋常的蛋看似一顆蛋,而不像煎蛋捲(omellete),但是如果你打算做個煎蛋捲,在你心中就先有個形象了。所以,即使還未煮過的蛋看來一點都不像煎蛋捲,但是由於你已經觀想好蛋煮成之後的樣子,其結果就會是個煎蛋捲。這就是「以果為道」的例子,而且是迫使「因」更快成熟的方式。

另外還有一些例子。例如,液態的牛奶雖然看起來一點都不像一塊固態的牛油,一旦經由簡單、動態的攪動而轉化,雖然形態改變了,但它還是牛奶。水與冰也與此類似,兩者看似完全不同,然而本質上都還是水。

這個方法的無數利益之一,是它讓弟子們在修持時有所激勵,而且讓他們建立「道即是目標」的信心與理解。
 

捆綁輪回眾生的事物,也能解脫眾生
 


密續法本告訴我們,妄念只能由妄念所征服,而生死輪轉也只能被生死輪轉所解構。偉大的薩拉哈(梵 Saraha)也指出,捆綁愚者的事物正能令智者解脫。對此真諦,若是追隨佛法者因缺乏膽識與開放的心胸而無法掌握的話,他們修行的道途就會既長遠又崎嶇,可用的方法將會極為有限,而且修道的過程也會既艱難又痛苦

然而同時,你也不要欺騙自己,認為自己擁有上乘的根器與能力,只要運用金剛乘殊勝的法門就已足夠。從一開始,往昔偉大的上師們就一再提出警告,雖然我們應該以修持果乘做為目標,但絕對不應以為自己更高於因乘的聲聞乘與菩薩乘。我們應該外修聲聞乘、內修菩薩乘、密修金剛乘。

以如此的方式修行,會帶來極大的利益。例如,有人看見你修持聲聞乘,可能會受到啟發而開始修持,並且激勵他們將出離、謙卑與簡樸當作功課。藉由修持菩薩乘,你會強化內在的勇氣與悲心,也可以免於自我膨脹的副作用。藉由持守自己金剛乘修行的秘密,你可以讓他人不至於任意評斷或中傷其法門,並避免任何因此而產生的各種常令密續名聲蒙塵的負面後果。

有些人本身尚未具足修持密乘(梵 tantrayana)的能力,卻又為了引人注目,到處張揚自己是密乘修行者。這種人不僅自我摧毀心靈之道,更封閉了啟發他人之門。雖然人們可以試圖將毒藥觀想為良藥而服用,但那些缺乏孔雀化毒為藥能力的人,如果這麼做,就必定會死亡。畢竟,釋迦牟尼佛不以備有華麗宮殿、環繞眾眷、莊嚴纓絡​​之報身相示現,而選擇以穿著袈裟、赤足而行的安詳外相出現在這世上,必定有很好的理由。
 

利用此身做為法道
 

聲聞乘修行者的法道是戒律之道,他們以不同的修持來持守身體的戒律。包括從禁止邪淫、剃除鬚髮,到禪修時端身正坐、以鼻呼吸,並以專注於氣息進出來控制呼吸等。

菩薩道的追隨者也利用身體來修習戒律,除此之外,他們還以身體來從事大悲的事業。對菩薩而言,身體是很有用的配備,至少在目前是如此,雖然他們並不像金剛乘一般,把身體的形色、元素、功能、需求等看成是修持上不可或缺的工具事實上,菩薩乘常常認為身體是個負擔。如同寂天所說:

若僕不堪使,主不與衣食;養身而它去,為何善養護? [1]

(如果僕人已經不再聽受使喚,主人也就不必供給他衣食了;倘若餵飽此身而它卻將離你遠去,你又何必把肌肉養得如此肥壯呢?)

既酬彼薪資,當令辦吾利;無益則於彼,一切不應與。 [2]

(既然已經餵養了我的僕人——身體,現在就要它來幫我做事;如果它不能利益我和其他眾生,那麼我就不再給它任何東西。)

念身如舟楫,唯充去來依;為辦有情利,修成如意身。 [3]

(應該把身體看成一艘渡越苦海的船筏​​,它只是我來去修善的工具罷了;然而,為了實現有情利益,我仍應加以維護,以便利用它來修煉成如意的清凈佛身。)

金剛乘的修行者對身體的態度,與聲聞乘、菩薩乘相當不同,後兩乘視身體為捨棄不掉的東西,而金剛乘卻視它為我們最便給的助緣。

由於菩薩乘的智慧與方便,因此在身體的使用上,比起聲聞乘所提供的方法,用途來得更大。有許多殊勝的故事,描述菩薩如何為了幫助他人而無私供養自己的身體,例如有位比丘為了成全瘋狂愛著他的女子而捨戒,或佛陀在他即將成佛之前的某一世,自願捨身餵饑餓的母虎與幼虎等著名的故事。

金剛乘修行者不只以此色身來服務他人,也在禪定修持中以它來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為了強化修持,行者做各種手印、舞蹈,以及從事一般的飲食活動。從一開始,金剛乘的弟子就被教導如何理解身體的組成元素與能量即是「智」(梵jnana)與「身」(梵kaya,即指「本尊」);他們也被教導「身」與「心」的界線若非不存在,也是極為微小。因此,要調伏這看不見、抓不著、碰不到又抽象的心,我們利用這個機會同時也去操控身體,這是很有道理的。而且,這樣做的也會非常有效,例如倘若你從來不曾頭痛,但想知道那是什麼感覺,一者你可以去想像,或者也可以拿塊磚頭往頭上砸。第一種方法可能會花費一點時間才能熟練,而且不能保證你所想像的頭痛與真實狀況有多相似;但第二種方式無疑地會讓你有即刻且絕對真實的頭痛經驗。

為了確保所有潛在的弟子都能找到適合各自根器的教法,佛陀教導了這些不同的法道;然而,沒有任何一個法道比另一個更珍貴或更高深。大乘或金剛乘的弟子們常會輕視聲聞乘的傳統,這是一種令人唾棄的觀點,這種觀點等於是貶低佛陀親口的言教,視其比其他乘還低下。這些教法都是佛陀親口之言,怎麼會有一個比另一個「高」或「低」呢?這是不可能的!而且做為佛弟子,不論我們目前所追隨的是何種傳承,都應該發願將佛陀所有的教法付諸修持。

有個傳統的例子是,有人患了黃疸病,由於疾病之故,他看到的白海螺是黃色的。有一種見解主張此人應該看見白海螺才對,所以應該給他吃藥,以確保他能看到正確的顏色。在此,這個藥方就是以緣覺乘、聲聞乘或菩薩乘所提供的善巧方便之形式出現。

金剛乘則針對那些具有較大理解能力的人,提供一種截然不同的見解。這種見解認為,這個病人所感知的海螺顏色並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從一開始就將海螺是白色的事實引介給他。從那時開始,即使他持續地看到黃海螺,他也會記得海螺本來是白色的,在這個情況下,因為弟子們一開始就被告知病癒的結果是會看到白海螺而非黃海螺,因此金剛乘被稱為「果乘」。這種方式,讓許多弟子們在修持之道上感到信心強大並自在。

然而,多生以來,我們不斷地強化海螺是黃色的信念,因此很難接受這同一個海螺事實上是白色的。當我看著自己的手,看見彎曲的骨節、長短不一的手指、磨損的指甲,我​​知道所見的這一切就是自己無明的結果,也是執著於「我」這個概念的結果——基本上,我是「無明」的。如果我不是「無明」的,那麼我的手看起來會是完美的。但是,「完美」的手又是什麼呢?如果我們有可能描述、思惟、想像一雙完美的手,那麼很明顯的,它就不完美。也因為如此,這整個過程最難的部分就是要說服自己:所有的人本來就是圓滿的佛。

我們總是相信自己所見的一切,而我們所見的總是被一己的顯相所過濾。舉例而言,有個極度偏執狂的人,妄想並堅信有鬼魂房客住在他的櫥櫃裡。如果我們告訴他鬼魂只是他造作的想像,這完全幫不了他,因為他相當確信鬼魂存在。一個比較不費時且更有效的辦法,是善巧地同意他的看法,同意他的偏執幻覺是真實的,然後提供一個辦法來驅逐幻覺,譬如打電話給驅魔者(Ghostbusters)來驅鬼!

此外,有些人可能有能力視事物如彩虹,既生動甚至鮮明清晰,然而他們覺知其實並無任何東西存在於該處。對於這些人,金剛乘會告訴他們:對治之法並非與問題正好相反,而是與問題本身完全相同。這與我們一般的想法相反,如果問題是黑的,我們通常會期待它的對治法就是白的;或者,如果問題是筆跡,對治法一定是塊橡皮擦。然而,最強而有力的對治法,常常與它要解決的問題看起來完全相同。如同密續中所言,要把耳中的水去除,最好的辦法是倒更多的水進去。
 

[1] 《入菩薩行》,第五品〈護正知〉,第六十八頌。引自《入菩薩行譯注》,頁 77。 (譯按:本書所引《入菩薩行》偈頌與白話語譯皆出自釋如石所作《入菩薩行譯注》,高雄:諦聽文化,一九九八年。)
[2] 同上,第六十九頌。 (同上,頁 77)
[3] 同上,第七十頌。 (同上,頁 7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rsight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