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外密續

外密續是寧瑪判教--九乘佛法--裡的中間三乘,包括事密續、行密續、與瑜伽密續,屬於金剛乘。寧瑪派認為這三乘密續是與其他密宗派別共同的部分。

 


與內密續的區別

在外密續的修行中,二諦(勝義諦和世俗諦)仍然有區別,而且是次第修,並非同時修。反之,內密續的修行,從一開始就把二諦視為不可分離。敦珠仁波切說,內密續的特徵是:行者體證本覺(智),這是方便和智慧的完全統一​​,也就是世俗諦和勝義諦的統一。透過本覺的顯現,像煩惱和苦之類應予捨離的世間法,由於方便的施設,都被用來當做修道的一部分。但這不是鼓勵煩惱心的生起,而是不必刻意「捨離」煩惱,它們就被本覺自動所超越了。

 


根據龍欽巴尊者《宗輪藏》與麥彭仁波切《如意藏宗輪要義》,內外密的區別是:

 


·就見地(根)而言,外密續對二諦仍有區別。大部分外密行者,先觀一切顯現(世俗諦)為本尊,於結束之際,當行者將本尊身相消融時,行者始觀勝義諦,亦即離一切名言概念及戲論。內密行者,則觀二諦相融及雙運。內密之見地(根)乃以無分別智領悟一切清淨無染,了知一切法之顯現為三壇城,即無始時以來佛之身、語、意三壇城。外密之見地則非是。

 


·就生起及圓滿二次第而言,內密行者修持時,生、圓二次第乃相融而修,此乃基於視一切法皆清淨之無分別智。但外密行者則將二次第分別而修。

 


·就灌頂而言,外密以“瓶灌”為主,而內密則以“秘密灌”、“智能灌”及“名詞灌”為主。

 


·修道上,外密行者攝受清淨純一之食物、衣服、住舍等。然內密行者則以平等無分別攝受一切。

 


· 於觀想時,內密行者之本尊與其明妃雙運,而外密行者則否。

 


·於觀想處所時,外密行者輒生起清淨華麗之處所,例如宮殿、須彌山頂等。而內密行者則生起如屍林、鄔金剎土等。

 


·於所用之法器,外密用貴重金屬所製之清淨法器,而內密則多以顱骨為之。

 


·就服食而言,外密行者享用三白三甜之食物,即奶、牛油及奶酪等三白,與糖、蜜與糖漿等三甜。內密行人則享用五肉——人、牛、狗、馬、象及五甘露——大便、精液、腦髓、血(女性經血)及小便。

 


·就果而言,內密行者於今世即身成佛,而修外密者則須於未來世方能成佛。

 


·三外密之經續,為藏密舊派與新派所共有。但三內密(大瑜伽、無比瑜伽及無上瑜伽)之經續,則為寧瑪派所獨有。

 


三外密續彼此間的區別

 


事密續(外密續的第一乘)的見:在勝義諦中,一切現像都要視為顯相和空性的不可分離性;但在世俗諦中,本尊和壇城的顯相,卻變成全然的清淨經驗。在本尊的清淨和自己的染污之間,有明顯的不同。因此,行者要將本尊(智薩埵)視為在自己(三昧耶薩埵)身外,而且優於自己。 「事」的意思是行動,所以在事密續中,強調的重點是外在行動,譬如清淨的儀式,以便能夠從證悟者得到加持和智慧。

 


行密續的修行,與事密續相同;不過,它是瑜伽密續的見。本尊仍被視為在行者身外,但行者這時候把本尊視為朋友,二者的顯相同等清淨。在行密續中,行者以外在的清淨來平衡內在的瑜伽行。因此,它是事密續和瑜伽密續之間的過渡乘。

 


瑜伽密續是外密續的第三個乘,它的勝義諦之見:一切現象的生起,都顯示明光和空性的不可分離性。 「瑜伽」的意思是相應(統一),因此表現在世俗諦上,就是智薩埵和三昧耶薩埵的相應。行者將自己觀想成三昧耶薩埵,並迎請智薩埵融入己身,就像「水灌入水」。瑜伽密續把重點放在內心的瑜伽行。

 


參考資料

《大圓滿龍欽寧提傳承祖師傳》 九乘佛法簡介/索甲仁波切]

《九乘差別廣說》/東珠仁波切著許錫恩譯[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rsight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