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梭巴仁波切:願此“目的”能貫穿整個修行...


 在介紹禪修之前,我想先說幾句話。

世界上有許多人,或許是西方人,或許是東方人,被禪修所吸引很感興趣。然而,在這許多禪修的人之中,只有少數人真正明白禪修的目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身體,由骨骼、肌肉、血液及其他東西所組成。目前,我們不能完全控制這個身體,因此,不停地遭遇難題。也許,有一個有錢人,擁有全世界的財富,但是,不論多麼有錢,如果他的心被這個不能自主的身體束縛,將會生活在無止盡的痛苦之中。不論貧富,沒有一個人能逃脫這個難題。不論多麼努力,難題似乎永遠沒完沒了。剛解決掉一個問題,另一個問題立刻又取而代之。不論身在何方,為了維護這個肉身,我們所必鬚麵對的衝突與苦難,都是一樣的。
 
 

如果我們具有足夠的智慧,深入的看透這件事情的核心,並且查看事情的真相,很快就會發現這種不如意的處境,普遍存在。同時,我們也會明白,沒有了這個不能自主的身體,就不可能嘗受與肉體相關的苦難。
 
 


大家都面臨到的問題,主要是不能滿足各種慾望。這包括了衣食等物質方面明顯的需要,以及一些令人悅意的東西,譬如美好的名聲、好聽與安慰人的話語等。有一些苦難比較顯而易見,譬如一個極度貧困者的飢餓。但是,所有人都身不由己的渴求自己所沒有的事物,只是表現在不同的事情上面罷了。
 
 

舉個例子說,有一個人很幸運的誕生在有錢的家庭,一生之中他或許從來不曾感覺到對物質的需要,可以購買任何引起慾望的東西,並且隨心所欲的去旅行,經驗不同文化所帶來的各​​種娛樂與剌激。最後,當他終於得到所有的東西,去過所有的地方,經驗了所有的享樂,卻依然深深感覺到一種不滿足的苦。許多人處於這種不安又不滿足的心情,無法應付這份劇烈又瀰漫著的苦,便發瘋了。
 
 

因此,即使在物質方面不虞匱乏,人還是會受苦。事實上,擁有財富會增加不滿足感,因為,財富顯然沒有辦法影響或斷除苦的根源。擁有財富還是繼續感覺到不滿足,困惑與憂慮等。假設外在的舒適真正能夠斷除苦,那麼,當人們獲得某種程度的物質條件時,就能夠躲避這種苦,所有的不滿足感也會停止。但是,只要我們的心靈受這個不自主的身體束縛,苦就永遠綿延不斷。
 
 
 

譬如,我們為了保護自己的腳,不被粗糙的地面與荊棘刺傷,而穿上鞋子。然而,這卻不能真正消除問題。鞋子經常壓擠腳指,使我們的腳又痛又不舒服。這主要不是鞋匠的錯,如果我們的腳不是天生這麼長,這麼寬,或是這麼敏感,那麼,就可能製造出完全舒服的鞋子了。深入觀察這個問題,我們就會發現這份不舒適感不是來自外在,而是出於自己身心作祟。

 
 

以上所說,只是身體受苦的例子之一。從出生直到死亡,我們花費了極大的精力,保護身體,不讓它受苦。事實上,大部分人正是花費了所有的時間,以這種沒有結果​​的、打擊自己的方式,來照顧身體。
 
 


但是,禪修的目的不僅為了照顧身體,我們不應該用這種態度來看禪修。禪修應該有更高,更有價值的目的。禪修當做有益身體的另一種外在方法,是沒有意義的。這樣做,只是把真正具有最高價值的技巧,徒勞無功的用來獲得頂多是暫時的放鬆,就像用來解除頭痛的阿司匹靈一樣。服藥雖然會消除頭痛,卻不意味我們獲得痊癒。不久之後,頭痛還會回來。因為,這種治療方法與頭痛的真正原因無關。所以,任何解除頭痛的方法,效力當然很短暫。世界上已經有許多外在方法,獲得暫時享樂與消除痛苦,沒有必要再動用禪修或其他修行方法。我們不應該把禪修的力量,浪費在如此有限的目標上面。

 
 

禪修主要是為了照顧心。雖然,身與心密切關連,卻呈現兩種十分不同的現象。身體可以用眼睛看見,心卻不然。一個家庭裡的成員,外貌或許有許多相似點,但是,每個孩子天生帶有不同的個性、性向與興趣等。雖然他們上同樣的學校,但是,智力與學習能力,不但彼此不相同,而且和父母與祖父母也不相同。這種在心靈方面的差異,無法具體的解釋清楚。
 
 


既然我們生而為人,每個人都具備潛能使生命富有意義與目的。為了要充分利用生命,必須超越低等動物。如果我們能夠運用人身,主宰自己的心,就能夠完全拔除一切苦的根源。在一生或多生之中,就能突破身不由己的生死輪迴,永遠脫離所有的苦與不滿足感。如果安於現狀,不求轉變,就會沒有選擇,身不由己的不斷重生,經歷無法自主的身體所帶來的一切苦。
 
 


但是,自己脫離了死亡與重生的輪迴還不夠。這樣做,仍然沒有充分發揮人類的潛能。我們並不是唯一嚐受苦與不滿足感的眾生,所有眾生都陷在相同的處境。而且,大部分的生命都缺乏智慧的法眼,找不到平息苦的正道。地上所有的生命,毫無例外,一輩子都日以繼夜的尋找克服苦,獲得享樂與幸福的方法。但是,由於被無明覆蔽,這種尋找徒然無功,不但沒有達到心中理想的目標,反而得到更多的挫敗與痛苦。雖然想要消除苦,卻只是愈來愈遠離涅槃——徹底止息苦的境界。

 
 

所有的生命都和我們一樣受苦,並且希望離苦。了解了這一點,那麼,光是尋求自己的解脫或涅槃,顯然十分自私,我們應該努力使所有人都得到解脫。為了開導他人走上真正止息痛苦的正路,首先我們必須徹底證悟。換句話說,我們必須達到佛位,來幫助別人獲得解脫。這種情況可以用以下的例子來解釋。假設我們想要帶領一個朋友,到美麗的公園,讓她享受美好的風光。如果我們的眼睛瞎了,不管多麼希望帶她到公園去,也是徒然。必須有良好的目力,並且熟悉通達公園的道路,才談得上帶領她前去公園。同樣,我們必須具有圓滿證悟的經驗,才能明辨最好的道路,引領性向與性情迥異的眾生解脫痛苦。

 
 

因此,禪修的真正目的,在於獲得開悟,不但實現自己的目標,也要幫助其他一切眾生實現他們的目標,這是整個禪修唯一的目的。過去所有偉大的瑜珈士以及禪脩大師,修習佛法時,心中都只存著這個目的。同樣,我們也要懷著同樣的動機禪修。佛陀的教法,依照我們不同的理解程度,有數百種不同的禪修方法可以選擇。總之,我們非常有必要修行,我們不是因為任何外在的媒介,其他人,或是上帝,才被迫禪修。正如我們要對自己所受的苦難負責,我們也必須負責免除自己的苦難。我們創造了自己的處境,也要靠自己創造解脫的環境。所以,當生活中充滿苦痛時,我們必須在日常例行活動之外,做些其他的事情,這些事情是指修行,也就是禪修。如果我們不轉向內在,修練自己的心,反而把所有的能量擴散在不停安排外在事相,那麼,痛苦就會持續不斷。我們的苦難是無始的,如果不採取有效的修行方法,苦難也會無止境。
 
 


一般而言,在物質非常富足的環境中,很難修習佛法。因為,環境中有太多分心的事物,干擾我們禪修。然而,這些分心事物真正的根源,不在於環境本身、工業機器、食物或其他任何事物,而在於自己的心念。

 
 

雖然人們生活在進步的物質文明之中,他們對修習佛法以及各種不同的禪修,還是懷抱著很大的興趣。許多人真誠的追尋人類生活更高的意義,想要超越每一天,對於生存抱著動物性的關切。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覺得人們能夠把精神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非常明智。這種生活,能夠深入的提供心理與物質的舒適。對這些人來說,生命絕對不會變成一個空洞的承諾。

 
 

運用多種原料準備出來的食物,會非常美味。同樣,如果我們有一份固定的工作,或日常活動,又努力修持,並且奉行佛法,生活會變得非常豐富。把這兩種生活方式結合在一起,獲得的利益非常深遠。

 
 

把對佛法的了解,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思想、感受與經驗會有很大的不同。困惑會大為減少很多,在物質世界中遭遇到困難時,痛苦也會減少很多。這種人能夠控制自己的心念,理清自己的思想,有技巧的應付自己的困難,這種能力不但適用在日常生活經驗,面臨死亡時,更能夠發揮效用。

 
 

如果我們從來沒有任何修行的經驗,或透過禪思修心,一旦死亡來臨,勢必非常可怕。然而,對於最高等的修行人來說,死亡像是愉快的返鄉之旅,就像到美麗的公園野餐。即使還沒有透過禪修得到最高證悟的人,死亡也可能成為舒適,不可怕的經驗,坦然面對大家最後都將面對的死亡,不會被恐懼所吞噬,也不會憂慮即將經歷的事情,以及摯愛的人,遺產或身體等。

 
 

今生大家都經歷過出生,現在正漸漸老化,剩下來唯一要等待的,就是死亡。如果修行可以幫助我們,安心地面對這件不可避免的事情,禪修就非常有用。除此以外,修行還含有許多更崇高的目的。

 
 

總而言之,禪修的關鍵,不在於外觀。不管手臂如何交叉,腿如何交擰,都不太要緊。但是,很要緊的是,我們必須檢查自己所做的任何禪修,是否真正對治我們受的苦?是否有效的消除了蒙蔽自心的煩惱?是否降服了無知,仇恨與貪婪?如果它確實消減這些惡念,就是完美的禪修,真正實用,非常值得。否則,只會滋生並增長惡念,譬如驕傲等,成為另一個帶來痛苦的因。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我們告訴自己是在禪修,其實,根本沒有依循修行的道路,也不在修習佛法。
 
 


佛法是用來引導我們脫離痛苦與問題的,如果修行並沒有帶領我們走上這個方向,就是搞錯了,一定要調查原因。事實上,所有真正的瑜珈士,他們基本的修行,都是在找出什麼是帶來痛苦的惡行,什麼是帶來快樂的善行。然後,努力避免惡行,盡力行善,這就是修習佛法的心要。

 
 

最後我還有一句話要說。所有初學佛法的人,剛開始禪修,並且學習駕御心念,必須倚靠適當的信息來源,閱讀權威性人物的好書,心中有疑問時,應該請教有學養、有修行的老師,這一點很重要。如果我們被知見不當的書籍引導,會落入很大的危險,依循錯誤的修行道路。更重要的是,選擇正確的上師,一定要有正確的證量,並且真正在生活中實踐佛法。

 
 

禪修或修心,不應該被動。盲目地照搬別人,即使是一位偉大的上師告訴我們的話去做,無法打破苦的束縛。應該運用內在的智能,查證他人建議的做法是否有效。如果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某種教法正確又有幫助,就應該全心全意依教奉行。譬如我們應該服用確實會治好病的藥。如果只是吞下碰巧落入手中的任何藥劑,非但不能把病治好,可能還有加重病情的危險。
 
 


以上是我對初學佛法與禪修者最後的建議。追求精神生活非常值得去做。即使你不能修習佛法,了解佛法也能豐富你的生活,並且提供生命的意義。我想就到此為止。非常感謝大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rsight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