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即使大罪人都能不經中陰即證得佛果的教言!蓮花生大士開示



第十三章【有關臨終證得佛果的指導】
摘自:《松嶺寶藏》蓮花生大士開示

  
 
 

國王同時再一次向蓮花生大士頂禮,並在他的四周繞行。之後,他向蓮師請示:「大師,我是個信心薄弱但財力雄厚且聲名遠播的王,而(我周圍的大臣們)反對並敵視佛法。我不是仁者,而是相當邪惡。我喜好娛樂消遣,一點也不心向修行。我只熱衷於這一生的事物,甚至不害怕來世會墮入下三道之中。請您悲憫我!乞求您賜予我在臨終時證得佛果的教言。」  國王說完之後,他以極大的虔誠心低下頭,哭泣起來。大師顧念他而取出最精華的教言,給予了以下開示:「欽瑪後!

 

 

你打從心底生起信心,這是最美妙的。陛下,不要懼怕臨終的時刻。我有密咒乘捷徑的教言,藉此,即使大罪人都能在他人之前獲證佛果,這是避免進入中陰的教言,陛下,諦聽。  首先,我們因為無明以及業力的影響而入胎。之後,我們在這土地上停留一段短暫的時間。最後,我們將會死亡,這個身軀將躺在地上,心則因業力的驅使而繼續遊蕩。此心將在六道眾生當中取得另一個身軀,如此繼續在輪迴中流轉。  即使我們能獲得長壽而活到一百歲,其中有一半的時間是用來在夜間睡眠,有如一具屍體一般。做夢時,我們歷經種種的快樂與痛苦。所以,醒著的時間加起來,最多不過五十年。  

 

 

 

 

在我們從母親那裡出生之前,我們就已經自然擁有死亡。但即使如此,人們不記得他們會死亡這件事情,而去做各種貪愛與憎恨的行動,好似他們永遠不死一般。  死亡不會在預先宣告的時間來臨,死亡何時降臨是不確定的。死亡的方法有很多種,當死亡無可避免的時候,那一天就來到。  陛下,諦聽。有三種死亡的方式:上等,中等,下等。 .如國王般的死亡,是像您這樣的人,在死亡時仍然貪戀著他的領地和財物,這是下等的死亡方式。在臨終時,應當離於偏執。







.如乞丐般的死亡,是死亡時對物品器具毫無眷戀,這是中等的死亡方式,也被稱作如山鹿般死亡。

.孤獨的死亡,死亡時連關於貪著或攀執的想法都完全沒有,是最上等的死亡。

陛下,諦聽。在臨終的時刻,有三種證悟的方法。

.下等根器的人已經積聚了(福德與智慧)資糧,將在下一生中證得佛果。

.中等根器的人已經熟習修持的方法,將在中陰當中證得佛果。

.上等根器的人已經獲得證量,無須經過中陰即覺醒而證悟。

這個特別的教言,是不經中陰即證得佛果的教言,是密咒乘的捷徑。我以三個要點傳授你這個根本教言:

.信解一切外在所知對境的體性,其根本是虛空的本質,如此您便淨空了外在的六道,並且從六道眾生受胎的根源中解脫。

.信解內在能知者的體性,其根本是空明之心的本質,如此您便淨空了內在眾生的胎門,並且從各種投生的根源中解脫。

.了悟無明從未生起過,因此而信解現象的根源,如此你將從善惡的根源中解脫。  

這是三個要點的教言。

  

 

國王問道:我如何信解外在能知對境的根源是虛空的本質?我如何淨除外器世間六道的投胎根源?

大師回答道:「陛下,諦聽。『外在所知的對境』是指什麼?現下的顯相包括瞭如須彌山和四大洲一般的三千大千世界。在我們的經驗中,它們看起來就是泥土、石頭、山岳、岩石、樹木、花草、森林,這些是未開悟眾生錯誤的感知。

密意總集經》(Scriptureof theEmbodiment of the Realization)中提到:  

即使是某物的單一本質,
  

所見方式有六種謬誤的和一種真實的。
  

錯誤的則有兩種。

 

 

以水為例:天人看它是甘露,阿修羅看它是武器,人看它是水,畜牲看它是飲料,餓鬼看它是腐敗的膿血,地獄眾生看它是沸騰的銅汁,但實相上它並不是這些,因此有六種謬誤的見解。  有兩種觀點應視為錯誤。抱持著常見的邊見者宣稱因和果都是恆常的,所以人死後會再投生為人,馬死後會再投生為馬等等。抱持斷見的邊見者則宣稱身體將融入四大,心則融入虛空,現在的活動不會造成任何後果。死後沒有轉世投生。這兩種都是錯誤的觀點。


 

 

那麼,實際的情形是什麼呢?實際的情形是,現象什麼都不是,也完全不是可在心中憶持的事物。至於眼前這些岩石、山岳、森林、樹木、花草等顯現,不要相信它們是任何東西,也不要認定它們是任何東西,完全不要。不要否認顯現的事物,也不要認定它們是存在或不存在。它們的顯現是自然的顯現,它們的空性是自然的空性。有如虛空的體性一般,讓它們的體性是自然的空性,讓它們的顯現是無我的自性。

 

 

 

 

當你不去理解這些對境的顯相時,你便不會生起攀緣或貪執,如此,你斬斷了外器世界的根本。由於已經脫離六道中的投生,你已經淨空了六種因。為何如此呢?因為六道眾生的經驗是個迷妄。脫離這個迷妄時,六道的對境的顯現便無處可見」  國王問道:「信解內在能知的心其根本是空明的本質,此意義是什麼?」  上師答道:「陛下,諦聽。已然信解內在能知的心其根本是空性能知,且淨空了內心的胎門之後,就稱為解脫投生的根本。  

 

 

 

『內在能知的心』,意思是什麼?它包含(內在的心、)父母與伴侶、手足與子嗣、敵人與朋友。那麼,能知者本身是什麼?能知者是具有七情六欲的心。信解這個心是什麼之後,這個心無法被證明是任何東西,但它也不是全然空無。  尚未了悟這個心時候,這個造作一切的心會為你製造災難。了悟了這個心——混亂思緒的思考者——並信解這個心之後,它就是無拘無束的能知。這就稱為了悟心性。







無法證明它是任何事物,就稱為法界,一切事物的基本虛空。雖然能知,但它是毫無阻礙的覺知。雖然可以感知,它是無法被證明為任何事物的空性。

 

當你不將所知的對境理解為父親或母親時,你已經耗盡攀取(為因)與執著(為緣)。因此,你已經不再有從六道眾生胎門投生的恐懼。

 

國王問道:「了悟無明的無生是必要的。『無生』是什麼?」  上師答道:「了知無法證明心性擁有任何本質,並且完全沒有任何造作的特性,這稱為『了知生起為慧』,也叫做『自己認清自己』,也稱為『了悟無生之諦』。

 

事實上,要信解你真實的本質,因而你便脫離善業與惡業的現象。不論你造了多少善,你毫無對佛果的希求;不論你造了多少惡,你毫無對下三道和地獄的恐懼。於此(了悟)之中,既沒有業,也沒有業的成熟。

  

這不是幻想、信念或捏造,所有神聖的法語都確認之,如同《大般若經》中所說:『於彼諸法空性中,無業亦無業異熟。 』此外,《百五十理》中說道:  
  

如鮮紅之蓮花
  

毫無不淨之染污,
  

萬法空性之自​​性
  

安住無業之過染。
 

 

《廣大界》(GreatExpanse)中提到:

若受業所製,則非本有智。  《金剛須彌殿》(VajraMeru Mansion)中說:    我無我,他無他。 『二者』無二者,『二者皆無』亦無二者皆無。 『二者皆無』無無窮盡。因其非實且為意所作。



 

《智海請問經》(SutraRequtested byWisdom Ocean)中說:這些大乘佛經不同於世間法。何以如此?因一切有情眾生並無連續不斷的期程。  因為如此,所以當你認清一切都是自心的迷妄時,你已經信解事物的自性,並且脫離善惡的根源。 」  國王問道:「大師,如何才能不經過中陰,而在死亡時覺醒證悟?」  大師答道:「陛下,諦聽。





具有最高心智的瑜伽士,並不去憂慮外在所知的對境。因此,他斬斷對境的顯像錯誤的見地,並讓顯像相自消滅,在中陰當中不再經歷所知對境。如此,外器世界便不再現起。
內在能知的心,並沒有能以任何方法證明的體性,輪迴就自行消融。由於中陰裡沒有意生身,通往六道眾生的胎門便淨空了。由於脫離投胎的因,法性便自行消融了。


 

 

當這個瑜伽士離開身軀時,他與覺性的虛空相會。對他而言,善惡業的驅使力已經消耗殆盡。

 

國王問道:「大師,這樣的瑜伽士如何展現三身之界?」  大師答道:「由於法性的根基超越言語及描述的範疇,非任何事物、如虛空一般的相續,稱為法身果。在初地至十地菩薩的經驗之中,由這虛空般的相續,亦即法身,顯現出如雲朵般而具有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莊嚴報身。化身則有如​​雨水一般,以無數無量的化現,透過各種必要的方法,利益需要教化的眾生。《秘密藏續》中提到此:



    
 在空性天空的相續中,
  他們成形,有如雨​​雲。
  藉由如雨一般的降下,
  他們滋養綠草和森林。
  同此,由不可思議的法身,
  此乃三瑜伽所了悟的境域,
  顯現一切報身,
  此乃大乘菩薩的境域。
  由彼顯現化身,
  此乃一切具福報者的境域。
  這是三身之果的顯現方式。


 

大師對國王做了此次教言的總結:「陛下,請您了解。沒有時間可以浪費!要修習對此甚深法性本性的體驗!即使您了解深奧的意義,也不要停止依緣的善行。不論您做什麼,都以不持念想作為封印。

  

如果您向他人揭示這個教言,它會成為錯誤觀點的基礎,因此不要宣揚,而將它藏起來作為伏藏。在這個時代結束時,王啊,您將再次與它相會。

蓮花生大士如此說出敕令而封藏教言。國王極為歡喜,在那一刻,他的覺性解脫於本然狀態之中,國王對大師的感激無以名狀。

  

這是密咒乘的捷徑道,令大罪人在他人之前覺醒證悟的教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rsight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