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宗薩欽哲仁波切:什麼是活在當下?
我再三對你們談到,在所有這些皈依修法中,活在當下大概就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修法了。活在當下是止觀的精髓。
有人要求我為此做點簡短的介紹,所以這正是我接下來要講的。當我們說不住於過去、不住於未來,而住於當下的那一刻……我們一旦這麼說,就會產生兩種反應。一種是:“哦,這是大圓滿法!他怎麼可以這樣公開地講?”另一種是:“哦,他正在教大圓滿!讓我們仔細聽。” 你可以查查佛陀的經論,從頭到尾從尾到頭查看十次,你根本找不到佛說過一句你必須住於過去。類似的,佛也從沒說過你必須住於未來。沒有。只有那些從沙漠來的、嗅過駱駝的人們才這麼說。
所有佛的教法都是在說活在當下。接下來的挑戰就是,當我們提到“活在當下”這個詞的時候,我們就禁不住去想那應該是些特別的“當下”,是個很奇異、很神聖的東西。因此我們是這麼做的——我們試著禪修,然後你想到麵條、電影。然後你想:“啊,這個不是的!我那特別的當下在哪兒?”你在找尋,卻不知道當麵條出現在你腦海時,你只要覺察它,而你需要做的就只是這個。
下一個挑戰。你在打坐,麵條出現了,你覺察到麵條。但是幾個月後,麵條還是持續出現。
我想提醒你們的是,佛的所有教法中從未提到住於過去或未來。事實上,在有些大乘經論中,甚至住於當下都是不被鼓勵的。不過,這是以後要談的,還是不要把我們自己搞糊塗吧。
讓我們想想,這個世界的所有這些災難和不幸從何而來?不幸、問題、災難。什麼是這個世界的大魔頭?主要的元兇……讓我們思維和考慮,什麼是我們的生活和世界的罪魁禍首?只有一個。 “它”一直在那兒,就在我們面前。很多“它”,不只是一兩個,而是很多個“它”。
我們生活中的罪魁禍首,西藏人稱為yeng (gyeng)。英文裡,你可以粗略地把它翻作散亂。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散亂,也許我們可以試試用一些別的詞。英文裡,有一些很好的表達——“激動起來”與“被困住”。我相信中文這麼古老的語言裡也有更好的用語。 “發楞”——讓我們再形容一些。它可以變得相當極端。有時,你是如此的散亂,你的嘴張著,一隻蒼蠅飛進去,甚至還有時間飛出來,你都還沒有意識到。
在較細微的層面上,幾乎所有我們所做的,幾乎所有的一切——甚至是我們現在所修的念住,都是某種形式的散亂。基本上,輪迴的特徵實際上就是持續的散亂。這是我們所唯一擁有的。所有這個地球上的一切,所有商店裡出售的一切,都是為了使我們更散亂。此刻,散亂似乎正在大傾銷,香港的價格更便宜。
想得到讚揚是一種散亂;想得到注意是一種散亂;逃避批評是一種散亂。基本上,即使嚮往小小的舒適都是一種散亂。很多我們做的事,在俗世裡被稱作“不散亂的”、“全神專注的”,從修行的角度看,它們只不過是一些很有組織、很有文化的散亂。只要有一個目標,你就必然會有散亂。
舉例來說,禪修時,我們總有個目標——如果不是為證悟,至少是做個平和寧靜和有自控能力的人,這意味著,我們在禪修上渴望有所進步。看,現在進步就是其中一個最大的散亂。渴望有所進步就是禪修最大的散亂。
當散亂初起時,可以說是“沒問題的”,但散亂通常都會演變成沉迷。實際上,所謂的佛法,不論如何教授或修持——無論是在上座部的國家裡剃了頭的僧人,或是西藏佛壇上所有復雜的儀軌,凡此種種——所有這一切只有一個目標,一個目的,就是將散亂拆除解體。但是很多時候,這些設計來消除散亂的方法本身,恰恰成了散亂的來源。我敢肯定,許多上座部的修行者被諸如頭髮到底應該剃到離頭皮多近、什麼才算是真正的黃色僧袍、如何穿著,被所有這些導致散亂。類似的,西藏人則為哪個食子應該放在哪個食子的後面而散亂。如我前面所說,人類就是不能不帶某種形式的散亂來溝通、生活或存在。
你可能會問:“那你為什麼還教這麼多不同的東西,這些儀軌、咒語,所有這些?”正如我在這五天剛開始時說的,最簡單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住於當下。但是我們無法欣賞它。我們渴望復雜。住於當下——簡樸的修法——真的太過難以忍受。我們沒法相信它。所以無論你是去日本的禪宗寺廟,他們說那裡崇尚簡潔,他們沒有儀軌,對嗎?但是要製造“簡單”,好比一片楓葉落下,然後有人去撿起來打掃乾淨等等,這同樣是造作的、虛構的、難以修持的。就像是如果你去印度或西藏,那兒的佛壇上亂七八糟地堆放著太多的顏色、太多的照片、太多的佛像。同樣是造作的。西藏僧人忙著製造雜亂而散亂;日本僧人則忙著收拾整理而散亂。
如果我說,就像昨天講的,當一個如一碗麵般世俗的念頭出現在你的腦海,只要覺知它,就已經夠好了。如果我這樣說,你多半是不會滿意的。念些咒語、修些儀軌、做一些更儀式化的東西會更讓你滿足。我也是這樣的。
現在我告訴你最重要的部分,仔細聽。當你打坐時,一碗麵出現在你腦海,你需要做的就只是覺知它。不過你知道嗎,好多人會這樣做:坐著,一碗麵條浮現,然後你緊抓著這碗麵,因為我跟你講過要以這碗麵做禪修。現在麵條已經變得如此神聖,你會盡力去維持這碗麵。就在這裡, 你(的禪修)垮掉了。當一碗麵浮現腦海時,你注視它。隨後你想吸煙,你就想,“啊,這個不好,讓我回到麵條上”。你的禪修已垮掉了。要點是:你坐著,或說禪修,一碗麵出現腦海,你覺知它——很好。這之後,如果你開始想著麵條,那麼麵條就成為了一種散亂。所以覺知麵條不是散亂,但是,想著麵條就是麵條散亂了。這裡有兩種“麵條”。一種是“智慧麵條”,一種是“散亂麵條”。 “智慧麵條”就只是簡單地覺知它。之後,如果你開始想著麵條,那它也就成為散亂了。
下一個實際的問題是,那我們該怎麼辦?我們有這麼多的念頭。不只是麵條,還有香煙、電影、談話、男生、女生,各種各樣的想法,好的念頭、壞的念頭……我們怎麼辦?都是一樣,當這些念頭出現時,你就只是覺知它們。焦慮、憤怒、快樂、幸福,不管是什麼念頭……只是看著它。當然,作為人類,我們都想知道這麼做有什麼效果。
那麼問題就是,我們為什麼這麼做,有什麼效用,意義是什麼?如果你持續看著你的念頭,這些念頭就不會製造故事。如果你只是看著你的念頭,這些念頭就全變成好像是未被剪輯的電影鏡頭,象拍攝電影,沒被剪輯過的。當你一直這麼做並且越做越多時,你的未剪輯的電影鏡頭里,自然也就不會有音樂、主題和特效,所以你就不會被困住。
接下來,有個重要的問題:你可以說,我是美林或華爾街的總裁。我需要思考、需要計劃、需要時間表。如果我修持這種“當下”,我的所有念頭變成是未被剪輯的、支離破碎的,然後就會怎樣呢?我可能會丟掉工作。這是個常見的問題,我肯定你知道它。在我們的生命中,什麼是導致我們成功的最重要工具?控制。我們都是控制狂。我們只不過是不知道如何控制事物,否則我們人人都是控制狂。你如何才能控制呢?還是,麵條禪修。讓我們叫它做“當下”吧。你看,當你覺知你的念頭時,這就意味著你不散亂,意味著你沒有入迷了,意味著你沒有激動起來,意味著你沒有被困住,你控制得住,你也很放鬆。
當然,我理解你的生意夥伴是很緊張的那種人,他就真的開始懷疑你了,因為你很輕鬆。這經常發生。有時候我們跟很放鬆的人一起旅遊,比如去機場,他們老是不來。他們幾乎落在後頭了,我們開始緊張。我們幾乎總是錯的。他們總是準時來到。在這種情況下,我會建議你,為了你的朋友好,你應該假裝你很緊張。 (眾人笑)你應該假裝你很偏執。你注意到了嗎?如果我們看起來忙的話,我們的很多朋友會開心的。不僅僅是生意上,也包括人際關係,所有的一切……活在當下是關鍵。 (文:宗薩仁波切)
我再三對你們談到,在所有這些皈依修法中,活在當下大概就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修法了。活在當下是止觀的精髓。
有人要求我為此做點簡短的介紹,所以這正是我接下來要講的。當我們說不住於過去、不住於未來,而住於當下的那一刻……我們一旦這麼說,就會產生兩種反應。一種是:“哦,這是大圓滿法!他怎麼可以這樣公開地講?”另一種是:“哦,他正在教大圓滿!讓我們仔細聽。” 你可以查查佛陀的經論,從頭到尾從尾到頭查看十次,你根本找不到佛說過一句你必須住於過去。類似的,佛也從沒說過你必須住於未來。沒有。只有那些從沙漠來的、嗅過駱駝的人們才這麼說。
所有佛的教法都是在說活在當下。接下來的挑戰就是,當我們提到“活在當下”這個詞的時候,我們就禁不住去想那應該是些特別的“當下”,是個很奇異、很神聖的東西。因此我們是這麼做的——我們試著禪修,然後你想到麵條、電影。然後你想:“啊,這個不是的!我那特別的當下在哪兒?”你在找尋,卻不知道當麵條出現在你腦海時,你只要覺察它,而你需要做的就只是這個。
下一個挑戰。你在打坐,麵條出現了,你覺察到麵條。但是幾個月後,麵條還是持續出現。
我想提醒你們的是,佛的所有教法中從未提到住於過去或未來。事實上,在有些大乘經論中,甚至住於當下都是不被鼓勵的。不過,這是以後要談的,還是不要把我們自己搞糊塗吧。
讓我們想想,這個世界的所有這些災難和不幸從何而來?不幸、問題、災難。什麼是這個世界的大魔頭?主要的元兇……讓我們思維和考慮,什麼是我們的生活和世界的罪魁禍首?只有一個。 “它”一直在那兒,就在我們面前。很多“它”,不只是一兩個,而是很多個“它”。
我們生活中的罪魁禍首,西藏人稱為yeng (gyeng)。英文裡,你可以粗略地把它翻作散亂。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散亂,也許我們可以試試用一些別的詞。英文裡,有一些很好的表達——“激動起來”與“被困住”。我相信中文這麼古老的語言裡也有更好的用語。 “發楞”——讓我們再形容一些。它可以變得相當極端。有時,你是如此的散亂,你的嘴張著,一隻蒼蠅飛進去,甚至還有時間飛出來,你都還沒有意識到。
在較細微的層面上,幾乎所有我們所做的,幾乎所有的一切——甚至是我們現在所修的念住,都是某種形式的散亂。基本上,輪迴的特徵實際上就是持續的散亂。這是我們所唯一擁有的。所有這個地球上的一切,所有商店裡出售的一切,都是為了使我們更散亂。此刻,散亂似乎正在大傾銷,香港的價格更便宜。
想得到讚揚是一種散亂;想得到注意是一種散亂;逃避批評是一種散亂。基本上,即使嚮往小小的舒適都是一種散亂。很多我們做的事,在俗世裡被稱作“不散亂的”、“全神專注的”,從修行的角度看,它們只不過是一些很有組織、很有文化的散亂。只要有一個目標,你就必然會有散亂。
舉例來說,禪修時,我們總有個目標——如果不是為證悟,至少是做個平和寧靜和有自控能力的人,這意味著,我們在禪修上渴望有所進步。看,現在進步就是其中一個最大的散亂。渴望有所進步就是禪修最大的散亂。
當散亂初起時,可以說是“沒問題的”,但散亂通常都會演變成沉迷。實際上,所謂的佛法,不論如何教授或修持——無論是在上座部的國家裡剃了頭的僧人,或是西藏佛壇上所有復雜的儀軌,凡此種種——所有這一切只有一個目標,一個目的,就是將散亂拆除解體。但是很多時候,這些設計來消除散亂的方法本身,恰恰成了散亂的來源。我敢肯定,許多上座部的修行者被諸如頭髮到底應該剃到離頭皮多近、什麼才算是真正的黃色僧袍、如何穿著,被所有這些導致散亂。類似的,西藏人則為哪個食子應該放在哪個食子的後面而散亂。如我前面所說,人類就是不能不帶某種形式的散亂來溝通、生活或存在。
你可能會問:“那你為什麼還教這麼多不同的東西,這些儀軌、咒語,所有這些?”正如我在這五天剛開始時說的,最簡單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住於當下。但是我們無法欣賞它。我們渴望復雜。住於當下——簡樸的修法——真的太過難以忍受。我們沒法相信它。所以無論你是去日本的禪宗寺廟,他們說那裡崇尚簡潔,他們沒有儀軌,對嗎?但是要製造“簡單”,好比一片楓葉落下,然後有人去撿起來打掃乾淨等等,這同樣是造作的、虛構的、難以修持的。就像是如果你去印度或西藏,那兒的佛壇上亂七八糟地堆放著太多的顏色、太多的照片、太多的佛像。同樣是造作的。西藏僧人忙著製造雜亂而散亂;日本僧人則忙著收拾整理而散亂。
如果我說,就像昨天講的,當一個如一碗麵般世俗的念頭出現在你的腦海,只要覺知它,就已經夠好了。如果我這樣說,你多半是不會滿意的。念些咒語、修些儀軌、做一些更儀式化的東西會更讓你滿足。我也是這樣的。
現在我告訴你最重要的部分,仔細聽。當你打坐時,一碗麵出現在你腦海,你需要做的就只是覺知它。不過你知道嗎,好多人會這樣做:坐著,一碗麵條浮現,然後你緊抓著這碗麵,因為我跟你講過要以這碗麵做禪修。現在麵條已經變得如此神聖,你會盡力去維持這碗麵。就在這裡, 你(的禪修)垮掉了。當一碗麵浮現腦海時,你注視它。隨後你想吸煙,你就想,“啊,這個不好,讓我回到麵條上”。你的禪修已垮掉了。要點是:你坐著,或說禪修,一碗麵出現腦海,你覺知它——很好。這之後,如果你開始想著麵條,那麼麵條就成為了一種散亂。所以覺知麵條不是散亂,但是,想著麵條就是麵條散亂了。這裡有兩種“麵條”。一種是“智慧麵條”,一種是“散亂麵條”。 “智慧麵條”就只是簡單地覺知它。之後,如果你開始想著麵條,那它也就成為散亂了。
下一個實際的問題是,那我們該怎麼辦?我們有這麼多的念頭。不只是麵條,還有香煙、電影、談話、男生、女生,各種各樣的想法,好的念頭、壞的念頭……我們怎麼辦?都是一樣,當這些念頭出現時,你就只是覺知它們。焦慮、憤怒、快樂、幸福,不管是什麼念頭……只是看著它。當然,作為人類,我們都想知道這麼做有什麼效果。
那麼問題就是,我們為什麼這麼做,有什麼效用,意義是什麼?如果你持續看著你的念頭,這些念頭就不會製造故事。如果你只是看著你的念頭,這些念頭就全變成好像是未被剪輯的電影鏡頭,象拍攝電影,沒被剪輯過的。當你一直這麼做並且越做越多時,你的未剪輯的電影鏡頭里,自然也就不會有音樂、主題和特效,所以你就不會被困住。
接下來,有個重要的問題:你可以說,我是美林或華爾街的總裁。我需要思考、需要計劃、需要時間表。如果我修持這種“當下”,我的所有念頭變成是未被剪輯的、支離破碎的,然後就會怎樣呢?我可能會丟掉工作。這是個常見的問題,我肯定你知道它。在我們的生命中,什麼是導致我們成功的最重要工具?控制。我們都是控制狂。我們只不過是不知道如何控制事物,否則我們人人都是控制狂。你如何才能控制呢?還是,麵條禪修。讓我們叫它做“當下”吧。你看,當你覺知你的念頭時,這就意味著你不散亂,意味著你沒有入迷了,意味著你沒有激動起來,意味著你沒有被困住,你控制得住,你也很放鬆。
當然,我理解你的生意夥伴是很緊張的那種人,他就真的開始懷疑你了,因為你很輕鬆。這經常發生。有時候我們跟很放鬆的人一起旅遊,比如去機場,他們老是不來。他們幾乎落在後頭了,我們開始緊張。我們幾乎總是錯的。他們總是準時來到。在這種情況下,我會建議你,為了你的朋友好,你應該假裝你很緊張。 (眾人笑)你應該假裝你很偏執。你注意到了嗎?如果我們看起來忙的話,我們的很多朋友會開心的。不僅僅是生意上,也包括人際關係,所有的一切……活在當下是關鍵。 (文:宗薩仁波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