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見到空性,為什麼人會變慈悲?

 

摘自仁波切開示《明光心與佛性》

 

學生:我的問題有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為什麼見到事物的空性,會讓人自然變得更慈悲?換句話說,空性是如何對生起慈悲心產生作用的?第二個部分是:當行者學習過這些宗派之後,慈悲心也會增長嗎?例如,「他空」的人會比唯識派的人慈悲嗎?明光會不會使慈悲更寬廣?如果會的話,那是怎麼做到的?

 

 

竹清嘉措仁波切:關於你的第一個問題,有關了悟空性和開展慈悲之間的關係,如果從唯識的層次來解釋的話,純正實相(勝義諦)是由遠離能所二元,或者說是能所二元性空所構成的。從唯識宗的角度來說,這是所要了悟的重點。

 

 

任何一個顯相,都是因為眾生心中的習性模式所產生的,而視這些顯相為真實存在則會導致不必要的痛苦,因為在顯相背後的根本實相是超越任何一種二元的。而不了解這個根本的道理,就好像在夢中不知道自己在作夢一樣。人們把夢中的顯相當成真實的,並且因此在夢中感到痛苦。對於那些已經了悟這個空性的本質的人,他們也同樣認出了夢的實相,看穿了痛苦,並對仍然迷妄地將外境視為真實存在,且因而感到痛苦的眾生生起慈悲心。在這個層次上,慈悲就是這樣產生的。此處是具有對真實情況的一種體認,以及能夠照見:對這一點有多麼不了解,相對所產生的痛苦就會有多麼深。

 

 

在「自空」的體系裡,將究竟實相描述為「遠離任何造作的空性」。不了悟這一點的眾生就會體驗到痛苦,而了悟這樣的空性的眾生,就會了解痛苦和痛苦的成因。由於照見事物的真相、事物的實相是超越痛苦的,實相是超越引生痛苦的概念造作的,同時也會對不了悟這一點而受苦的眾生產生悲心。

 

 

在「他空」的系統中,將心的本然自性形容為「無有能所二元的明光」。那些直接了悟這一點人就能夠看穿他們自己的痛苦,並對因為不了悟痛苦的本然自性即是明光如來藏,而仍然被痛苦控制著的朋友和一切眾生懷有悲心。

 

 

那些從這些觀點中的任何一種出發,而成就了悟本然實相的人,會對被痛苦掌控的不了悟眾生自然地生起悲心。

 

 

尤其是從「他空」的觀點來看的話,《大乘無上續論》中關於這一點教導是:照見自他一切眾生的平等性,就能夠開展慈心。為什麼呢?從哪一個點來說一切眾生是平等的呢?對自己和一切的其他眾生來說,心的本然自性都是明光。一個眾生心的明光本質和其他眾生心的明光本質是沒有不同的。而且,一切眾生的明光本質在根本上,都同樣是完全不被任何垢染所染污的。這一點對自己和一切眾生來說都是相同的。

 

 

因此,無論眾生顯現出有什麼樣的過患,這些過患都同樣是外來的,它們完全不是本初心的一部分。這樣的瑕疵是暫時的,就如同沒有辦法認出夢的實相的暫時過失一樣。這些因迷妄而產生的瑕疵的「暫時性」,對所有眾生來說都是一樣的。經典中所說的「當了悟自他平等時就會生起慈心」,就是從這些角度來說的。當能夠以這樣的平等性為基礎而產生對眾生的愛,那麼要開展對眾生的淨觀就會變得很容易。

 

 

從《大乘無上續論》的角度來說,如果沒有辦法了知佛性是一切眾生俱生的,那麼奠基於平等性的愛就無法開展出來。如此,眾生的平等性就沒有了共同的基礎,簡單來說就是:眾生就不會是平等的了。而當行者了悟了一切眾生都具有佛性,就能夠開展奠基於平等性的愛,因為行者已經了悟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

 

 

在哪一點上平等呢?首先,自身和一切其他眾生心的根本自性都是明光;第二,在任何情況下,心的本質都同樣是無垢的;第三, 和迷妄相關聯的瑕疵,在所有情況中都同樣不是心的本質;第四,由於不了悟明光佛性是心的根本基礎,所以無法產生平靜和喜樂。要獲得這樣的了悟,就要去引發奠基於平等性的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rsight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